•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探索:推进乡村旅游 服务新农村发展需求

2016-04-27 11:44:05  来源:乡村频道综合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省领导多次强调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清新福建美丽乡村。在“清新福建”品牌建设过程中,这些美丽的乡村都在绽放着自己的魅力。而乡村旅游也不断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乡村,了解乡村旅游。

  【解析乡村旅游】

   乡村美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以往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2015年5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旅游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扶贫工作。他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乡村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农家乐作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亮丽载体,受到人们普遍的推崇。培养和挖掘乡村旅游和生态农庄文化要素,促进乡村旅游和生态农庄的转型升级。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

  (2)农业多产化: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带动了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瓜果消费、家禽家畜消费、餐饮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同时把第三产业引入农村。

 (3)农村景区化:乡村风貌成为旅游本底,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将乡村装点成旅游度假腹地;乡村民居成为观光体验产品,乡村民居与本地资源及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

 (4)农民多业化: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使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成农商并举,农户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

 (5)资源产品化: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并且一定区域内要差异化发展。具体有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村落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