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北大门”的美丽蝶变
嵩溪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重塑永春“北大门”形象。
核心提示
永春县苏坑镇嵩溪村毗邻德化县城,距离泉三高速德化出口仅一公里多。该村借助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的优势,主动接受德化陶瓷产业的辐射,致力于打造干净整洁、生态清新、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与苏坑镇区、嵩山村等串点成线,彰显永春“北大门”的美丽新貌。
□本报记者 彭耕耘 许永华 通讯员 黄丹妮 文/图
统一模式 立面装修 体现闽南特色
记者驱车从泉三高速德化出口下高速后,很快便进入作为永春“北大门”的苏坑镇嵩溪村。只见两侧白墙红砖、风格一致的楼房一路延伸至苏坑镇区,堤萃水清的嵩溪穿村而过,溪畔杜鹃吐艳、绿草如茵,蜿蜒的木栈道通往山冈上的太极殿,这是当地弘扬太极文化的新设施。村中央是一座两叶“佛手茶叶”造型的文体广场,广场上屹立着一根42米高的露天灯柱。冲着这永春最高的露天灯柱,就有不少游客停车拍照留影。
据悉,包括嵩溪村在内,地处交通要道的苏坑镇辖区沿线早期建设缺乏规划,不少还是毛坯房,装修风格多样,广告牌、防盗网等设置随意杂乱,擅自搭建的铁皮屋有碍观瞻。为此,该镇本着既改善镇容村貌又尽量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原则,对沿线建筑实施外观改造。围绕“白墙红砖,绿树成荫,设施配套,天蓝水清,和谐宁静”的要求,做到了统一风格、统一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
“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对沿线两边的建筑用简约的线条、统一的广告栏和女儿墙勾勒出整齐的立面形象,装饰风格体现闽南特色,凸显自然生态的乡土气息。”苏坑镇党委副书记陈仲铭介绍,在实施立面装修时,还辅以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人行道铺设、溪岸砌筑、溪流整治、亮化工程建设等项目,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打造亮点 升级祖厝 展示产业文化
在新落成的嵩溪村文体广场边,一座带有“燕尾脊”的古厝修葺一新,黑瓦白墙,掩映在绿树间。古厝的左厢房开设了陶瓷技艺DIY体验馆,架子上摆放着八仙过海、红楼梦、狮子炉造型的工艺陶瓷,谁能想到,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竟然是各地来的游客,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烧制的。旁边两三位游客正带着小孩兴致勃勃地体验拉坯、修坯、上彩等陶瓷制作过程。突然,一阵茶香飘来,循香而去,记者发现在右厢房的佛茶文化展览馆里,佛手茶文化、制茶工艺图、制作工具、别具一格的茶叶罐等应有尽有。村民王建成一边品茶,一边向他的小孙子讲解着制茶的诀窍。
据悉,这座“塔边古厝”是嵩溪村王氏祖厝,因长期无人居住,缺乏修缮,之前差点倒塌。陈仲铭介绍说,该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特意把“塔边古厝”改造成特色文化产业展示中心及游客接待中心,让更多人得以了解陶瓷文化及茶文化,也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内涵。
壮大产业 陶瓷茶叶 形成两大支柱
嵩溪村一带的环境变好变美了,这里也受到了永春本地及临近的德化县投资者的青睐。与嵩溪村文体广场隔岸相对的千亩工业园区,成了苏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吸引了13家企业入驻,主要有陶瓷厂、玻璃厂、饮料厂、木作厂等,年产值达5亿多元。到嵩溪自驾游的客人多了,大家临走时往往会捎带上一盒佛手茶,这反过来带动了当地茶叶的种植及加工。该村趁机打造千亩生态茶园,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投建喷灌系统,并建设一条从村里通向茶园的2公里机耕道,省去茶农挑担走路之苦。作为山海合作的对象,石狮市蚶江镇还特地捐款30万元硬化该山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