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步入吴益良的香菇基地,香菇大棚像黑夜里天空中的星星,点缀在山村的田野里,成为人们眼里一道风景线。 在延平区西芹镇墘兜村,说起吴益良,许多村民都对他的种菇技术津津乐道。 种植反季节食用菌 今年48岁的吴益良,家乡在海拔700多米的墘兜村甲头自然村。他在深圳开出租车时发现广州菜市场销售的香菇经常断货,在电视上又看到介绍农民栽种反季节香菇致富快的消息,于是萌生了返乡种香菇的想法。 回乡后,吴益良多次咨询农业专家,得到的结论是,墘兜村属高山小气候,四节分明,昼夜温差大,且土壤肥沃、水质好、无污染,是种植反季节蘑菇的“黄金地”。“如管理得好,种一亩香菇地的效益是种一亩水稻的20倍”。吴益良得到这一答案后惊喜万分。 2014年,吴益良便和村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筹集资金,引进反季节香菇种植技术,租了30亩地建了大棚,开始他的种植大计。 野芦苇变成摇钱树 在基地里,记者发现,十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粉碎野生芦苇,为种植香菇备料。芦苇可以种菇? 吴益良介绍,2013年底的一天,他走在前往菇棚的路上,捡到一根干枯的野芦苇。唉,芦苇和稻草都是草本植物,能不能用芦苇替代稻草种菇? 吴益良立即向省市食用菌专家咨询,得到了肯定的答复。2015年春节刚过,他就忙着请工人上山割芦苇,然后又忙着加工、堆料、下种。看到工人头上沾着茅草、满身汗水,不少当地农民笑话他“想钱想疯了,芦苇还能种出金来”? “事实摆在眼前,如今四个以芦苇为主要原材料种植香菇大棚可以投产了。”吴益良看着菌包上刚刚长出的香菇,一脸得意,种菇的原料不愁,还能变废为宝。这就是一片“摇钱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