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祠前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它们无声诉说着先人的奋进与辉煌。
阳光下的蝉林祠记载着余家出了一位状元郎的故事,也见证了家族的荣誉与庄严。
拟写族谱,聆听祖训。
东南网6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辉 通讯员 李韩城 吴涧 )
宗族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丰厚土壤。古代的村落,生活着一个姓或者几个姓的家族,为了祭祀、为了延续,各姓都建有祭祀先祖的家庙。这家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宗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被文化考古学者誉为“宗祠之乡”。这里,或于阔野,或于山间,或于古道,坐落着李氏、余氏、林氏、谢氏、彭氏五大宗祠,均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对今人来说,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而且是缅怀先祖、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载体。
春夏之交,记者披着一身绵绵细雨,来这里走访、寻觅先人遗迹,倾听声声乡愁。
李氏凤林祠独自坐落于远离杉洋镇区的凤林山下。凤乃百鸟之王,而杉洋李家,竟然有着皇家血统,入闽肇基始祖李诲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入闽之前,他除了有大唐帝胄的身份外,还是开成二年的状元。从宋至清,凤林祠李氏后裔中涌现过丞相、尚书、郎中、驸马、提刑官等清官廉吏60多名。
余氏蝉林祠可称文魁。因为,余家出了个状元——余复。蝉林祠始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祠前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是蝉林祠世代簪缨、人才蔚起的见证。
林氏联珠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充满着豪迈的英雄气。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攻陷了浙江的定海、宁波,直指余姚。时任司狱小吏的杉洋人林朝聘在提督、知府逃跑的紧要关头,临危受命,挺身而出,率领余姚军民顽强抵抗,智勇退敌。道光二十一年,林朝聘再次率众抗击英军进犯。因劳累过度,于38岁壮年赍志以殁。道光帝拨专款,于此处为林朝聘建家庙并修墓,予以褒扬。这家庙,就是联珠祠……
在“宗祠之乡”杉洋,我们感受到丰厚的乡土文化和直观的宗族文化。一个个家族得以传扬的文化精髓,一代代后人得以慎终追远的乡愁,尽在这一座座老祠中了。
除署名外,本题图文作者均为本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李韩城 吴涧
在谢氏宗祠内,谢基俭族长在给晚辈们讲述历代谢家列祖名人故事。
林氏联珠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充满着豪迈的英雄气。曲利明 摄
高悬的众多牌匾是余氏蝉林祠世代簪缨、人才蔚起的见证。
在彭氏金公总祠内,族人彭顺坂老人在擦洗《彭氏重修祠堂记》石碑,上面铭刻的每一个字,既是忆念,更是自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