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外地打工,家里的竹山照样有人打理,且笋越长越多,竹子一年比一年粗;原来只当“捡零星钱”的竹山,变成发家、奔小康的依靠了;本以为“我的竹山我做主,干嘛听你要四又要五”,现在说“干部的话,就是长竹长笋的金玉良言”了。 2日,光泽县寨里镇党委书记李培文介绍说,有这一变化,还得从镇里抓竹产业发展的“培育新经营体、输送科技上山和真诚服务到位”说起。 新经营体 你外出赚钱,我精耕竹山 茶富村灵寺组的王邦海,长期在安徽合肥承包装修工程,家里5亩竹山长期失管,杂灌丛生自生自灭。没想到前些年给“灵寺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恭志一个电话,议定“以山入股,按利分红”,竹山就管护得“笋如长菇、竹如插针、地盘越来越大”了。陈恭志说,他这个专业合作社所经营的2000多亩竹山,本茶富村早洲、王家洲、龚家湾、灵寺等组有1600亩,江源村有400多亩,总户数达200户,都是一些人在外地打工,无力管护竹山的农民。入社后,由合作社开路上山抚育、施肥,几年后半荒的竹山变了样:笋多了大了,竹多了粗了。人在外面赚钱,家里的竹山照样生钱。 寨里是光泽县的大镇,有集体竹山近11万亩,占全县竹山的四分之一多。为解决大批劳动力外出赚钱,打理竹山缺劳力问题,这个镇采取多项措施培育新的经营主体,让竹山“转”起来,变竹山经营兼业化为专业化、规模化。据统计,全镇共有经营1500亩以上竹山的专业合作社38家,有经营50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30家,有效解决了经营竹山缺劳力等问题。桥湾村有2000多亩竹山,东一片西一块散落于12公里长的郭坑峡谷两边自生自灭,流转给大户王卫生后,花30多万元把机耕路开到山脚,每年每亩投100元搞技改,亩立竹量从原来60多根增加到200多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