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旅游 要留得住乡愁
——旅游界人士解读国内旅游“主战场、新渠道”
钓鱼捕虾、采蔬摘果、吃农家饭菜……很多久居城市的人们纷纷利用假期来到农村,亲近大自然。 (资料图片)
“乡村旅游是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战场,大众创业就业的新渠道。”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有关“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的政策措施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如是说。
国内出游:
七成选择周边乡村游
以“主战场”形容我国乡村旅游业,是因为我国有每年出游规模达30多亿人次的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力军。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已成为城镇居民旅游休闲生活模式的重要载体。”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对记者说,为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增收富民作用,国办意见提出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均高于20%。这是对“主战场”的最好诠释。
休闲与就业:
从一产转移到三产
作为“休闲”与“就业”的最佳结合,乡村旅游更好地体现了旅游业稳增长、促就业、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作用。
“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过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30%。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吴文学说。
许多欠发达地区通过乡村旅游,使农民既不离乡又不离土,就地从一产转移到三产,较快实现脱贫致富。如河南重渡沟村89.4%的农户从事农家乐,旅游年收入占农民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95%。
留住乡愁,也能创造就业。乡村旅游不再单单是农村居民的机会。“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计划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3年内引导和支持100万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退休职工、艺术家、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行业影响,在有条件的乡村进行创作创业。到2017年,在全国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创业村,形成一批高水准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城乡一体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根据国办意见,到2020年,全国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国家旅游局将加强乡村旅游调研,《关于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征求意见后将报送国务院。”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说。国家旅游局将召开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推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加大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乡村旅游村官培训,重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表明,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访乡村,一方面可以为农村增加收入,提供灵活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美丽乡村和新型城市化提供新的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如此明确而量化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国家更多通过旅游解决‘三农’问题的期待。”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