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赵锦飞 通讯员 黄国轩 郑智敏 ) 白墙红瓦燕尾脊,碧水桥边杨柳依。在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省级生态村龙海市东园镇东宝村,一座充盈着闽南味、古早味的乡愁馆,从今年3月份开馆至今,已迎来上万名游客。在这背后,还有一段东宝村村民捐赠场地、展品以及积极投工投劳的别样众筹故事。 场地众筹,26户村民捐祖屋办馆 “以前这里房子年久失修,很少有人来这里走动,显得冷冷清清。如今,老房子修旧如旧,还办成了乡愁馆,参观的人日渐增多,日子过得热闹有趣。”近日,在东宝村乡愁馆内,郑水海老人乐呵呵地说。 东宝村历史悠久,近年来,东宝村围绕“田园·家园·乡愁”主题,投资4000万元让村庄旧貌换新颜,同时推进土地流转促使蔬菜规模种植,成为龙海市村级创建富美乡村的典范。2014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3860元,村财收入65.6万元。 为保留更多乡土文化,东宝村祠堂、古厝、古榕、戏台甚至石磨盘等都被有意保护起来。2014年9月,东园镇政府开始在该村筹建乡愁馆。郑氏宗祠是一座三进式的古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建设乡愁馆的理想之地。 郑水海从小在郑氏宗祠古厝长大,也是古厝的主人之一。他说,郑氏祖厝由26户村民共有,村支书召集户代表座谈,大伙儿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是件好事,村民都能受益,当即决定向镇政府无偿捐赠郑氏宗祠15年的使用权。 为改成乡愁馆,镇里还请来专家修复古厝,并到各地收集农村老物件添置馆内。今年3月,乡愁馆揭牌开放。郑水海和儿子郑水亮一家仍旧住在古厝的护厝里,郑水亮还被村里聘请为乡愁馆看护人。“守着老宅,也守着村里的宝贝。”郑水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