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瑾 通讯员 郑祖辉 何小丽文/图
头戴流线型镂空头盔、身穿条纹骑行服、脚踏色彩鲜亮的自行车……随着骑行运动的普及,如今骑行爱好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路途上经常可见的流动风景。不过,在福安,有一支与众不同的骑行爱好者队伍,他们把骑行健身与公益活动结合起来,通过AA制方式,经常在沿途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随手公益项目。他们的名字叫“梦想骑迹”。
相约骑行去
上周末,地处偏远的福安市溪潭镇兰田村七定自然村和夫艮自然村,出现了几位从远方而至的特殊客人——骑行爱好者。不过,他们并非一群只为健身、只看风景的匆匆过客。他们是“梦想骑迹”骑行团队的成员,大家为村里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和贫困户带来了贴心的医疗服务:量血压、测血糖,检查牙齿、视力……
骑行,是如今都市生活圈里颇为流行的一种有氧运动。在福安,自从提出“让产业、文化、生态、旅游同频共振”等发展思路后,骑行爱好者人数逐年增多。
“梦想骑迹”就是一支以80后、90后为主的骑行爱好者团队,陆续加入的成员有近百名。尽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公务员、医生、老师、个体户等,但共同的健身喜好引导他们自行组合成小分队结伴出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一的骑行活动慢慢开始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选好一条乡村路线骑去骑回,少则半天,多则要一整天,骑行的过程乐在其中。”骑友吴凌宇说,“反而是到了目的地,大伙儿多半只是看看风景、拍拍照,然后再上传到网络空间。次数多了,不少人产生‘不过如此’的乏味感。”
“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梦想、更高的追求!”去年4月,吴凌宇提出“骑行公益”的想法后,立即得到队员们的热烈响应。很快,又有队友为他们的“骑行公益”活动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号——“梦想骑迹”:梦想无限,“骑迹”相随。从此,“梦想骑迹”成了团队的名字。
一路做公益
大家把“骑行公益”的第一次活动地点选在福安社口镇秀峰村福利院。自愿参与的骑行爱好者们通过AA制的方式,出钱购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和零食送给老人,一些人还发挥特长、爱好,表演自编自导的文艺小节目。
“首次做公益,大家都缺乏经验,活动组织得也难免有些仓促和不足,但老人们真诚的笑容令我们备受鼓舞。”吴凌宇说,“其实,这些老人平日较少与外界接触往来,听到有人为他们说说唱唱,看到大家进进出出地帮忙做卫生,都乐呵呵地直夸好。”
有了第一次之后,大家越来越有经验,公益活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义诊、助学、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宣传水资源保护等。“同样是义诊,我们‘梦想骑迹’团队所覆盖的范围是其他人达不到的。”身为医生的骑友郭良华介绍说,为回馈社会、关爱困难群体,部分医院也会组织义诊活动,但考虑到受益者的辐射面,这些次数有限的义诊大多设在交通相对便利的中心村镇,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村群众往往难以受惠。
“因此,我们开展义诊活动时,总是骑到最偏远的地方去。”郭良华告诉记者,队员中不少人是医务工作者,大家每次都会随身带上便携式的医疗器械和一些常用药品,通过简易的体检和初诊,给这些很少有机会出门看病的村民以指导和建议。
与偏远山村的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也是“梦想骑迹”团队这群“大孩子”乐于组织的活动。“山村孩子很纯朴,刚开始,他们都有些怕生。”骑友郭灵灵说,不过通过分发小礼物、一起吹气球包饺子等活动,大家很快就融洽起来。如今,他们骑行到过的赛岐镇泰康村八一希望小学,已经成为“梦想骑迹”团队的助学点之一。
随着“梦想骑迹”团队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商业机构也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都遭到了他们的拒绝。“我们不想背负功利化的包袱,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骑行健身,同时做些力所能及的随手公益项目。”骑友林少锋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