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至贫能富”的赶超样本 ——看福建省宁德市如何摆脱贫困 本报记者 钟欣 李飞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 ——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如此讲到。 “闽东,交通闭塞,信息短缺,是小农经济的一统天下。商品经济的发展较其他贫困地区,显得更为步履维艰。人们说起闽东,便是五个字:老、少、边、岛、贫。 毫无疑问,在发展商品经济的海阔天空里,目前很贫困的闽东确是一只‘弱鸟’。” ——1988年9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深入闽东九县进行调研后,在随感《弱鸟如何先飞》中,他如此写道。 宁德,俗称闽东,地处福建东北翼,与台湾省隔东海相望。 按理说,位于开放、富裕的东南沿海地区,宁德市本应跟封闭、贫困沾不上边。但事实上,由于历史环境特殊、自然条件复杂,这里一度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有人称之为中国黄金海岸线上的“经济断裂带”。 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开始将扶贫开发作为闽东中心工作。多年来,宁德始终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工作主线,一任接着一任干。 靠着“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和“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如今,几代闽东人的心血换来了一份宁德扶贫开发的“漂亮”答卷——贫困人口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 77.5万人下降到现有的低收入人口14.5万人,贫困面从37.8%降至4.26%,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302元。 滴水是如何击穿贫困顽石的?“弱鸟”是怎样羽翼丰满起来的?鉴往知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宁德,寻找“摆脱贫困”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