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离不开“血管”。“第一个十年主要是修路,路修通了,赤溪村和外界有了联系,村里人慢慢吃饱了饭。”磻溪镇党委书记郑晋生介绍说。 1995年5月,下山溪自然村22户畲族村民成为“造福搬迁”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此后,分散在大山里的赤溪12个自然村350多户畲族群众全都搬到路边来,村里的人气一下子聚了起来。 “这几年,环太姥山旅游越来越热,赤溪村生态环境好的自然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村里上了旅游项目,村民开特产店、农家乐,都发了家、致了富。”郑晋生告诉记者。 从村头走到村尾,村民有的把自家一层改为铺面房,二三层做了库房;有的装修了客房,把自家改为民宿,室外晾晒着洗干净的床单。山清水碧的赤溪,已经找到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新吃法。66岁的村民吴思平指着面前的菜地告诉记者:“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准备在这里建个大棚,开个‘农家乐’,让游客自己进来采摘,我们帮游客加工做菜。” 穷村巨变,靠的是水滴石穿,扶贫扶志,激发了村民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从而稳步迈向“百姓富、生态美”,书写出“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