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批”扶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二字 宁德已经彻底摆脱贫困了吗?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宁德扶贫开发虽然卓有成效,但在扶贫攻坚的新时期,这里仍存在农民持续增收压力加大、部分困难群体难以“齐步走”等问题,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精准扶贫,打赢攻坚一役。 据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介绍,经过20多年的持续扶贫,宁德贫困面貌得到较大改变,但因病因灾返贫、扶贫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今,宁德仍有450个贫困村,14.5万贫困人口。按每年20%的脱贫率,到2020年全部摆脱贫困,怎么做? 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核心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3年,福建省出台相关意见对23个省级扶贫重点县给予政策扶持,宁德的6个县精准获益,累计争取扶贫资金30多亿元。 用足省级扶贫政策的同时,宁德市一级扶持措施也在发力。今年,宁德明确了资金扶持、产业联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用地保障、金融服务、民生工程等7项扶持措施,为贫困地区提供了一个“政策大礼包”。在政策和资金运用上,宁德适时调整扶贫思路,从几家几户到整村推进。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践行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一直是宁德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法宝。在宁德,每个月都有一周是“无会周”,这一周里,市、县领导必须驻村3昼夜,与农民一起想办法,干实事。 主要领导和市直单位与扶贫开发重点村直接挂钩,下派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贫困村“村村有领导挂钩”、贫困户“户户有干部包户”,党员干部沉下心来真扶贫、扶真贫。 就地取财、造福搬迁、低保兜底和海云工程,是宁德版本的“四个一批”,也是最受贫困村民欢迎的扶贫攻坚行动。 “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两三叶,鲜叶不同,做出的茶就不同。”福鼎市太姥山镇太姥洋村村民陈清童,向记者讲起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福鼎白茶的种类时,脸上写满了骄傲。 事实上,就在几年前,陈清童还只知道“4斤茶青能炒一斤白茶”。守着自家的三亩茶园种了20多年的茶,虽说每年都会炒点茶补贴家用,但是始终卖不上好价钱,日子一直紧巴巴的。 “现在,茶园按公司的订单种植,我和老伴在公司打工,又能挣钱,又能学本事。”陈清童所说的公司,是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将太姥山基地及合作社周边建档立卡的103户贫困户纳入档案管理,定向帮扶,优先解决贫困户及其子女就业,同时对贫困户订单生产的茶园,以10%~15%的幅度溢价收购。 立足于“就地取财”,近年来,宁德着力按“农业先动、工业带动、三产联动”的思路,培育了一批像福鼎白茶产业和天湖茶业公司这样的增收带动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目前,全市贫困户60%以上的收入来自农业特色产业,每个贫困县建设一个工业园区,累计带动农民工转移就业30多万人。 “曲蹄”,曾是闽东连家船民饱含屈辱的回忆。以船为家、终生漂泊水上的连家船民,是闽东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挤一舱”,由于常年蜷缩在船舱狭小空间里,连家船民的腿大多弯曲变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