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道通了,村里欠债了。在基层走访,不少乡村都反映过相似的情况。 近年来,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扶贫,特别是加大对边远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群众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但也有一些基层组织为此出现村集体经济负债的情况,主要集中在贫困乡村。 在项目建设中,往往是国家投入一定帮扶资金,各级地方财政配套支持部分资金,最后村集体筹工筹劳外还要筹集部分资金。由于地方财力不均衡,有些地方的配套资金有限,使得一些农村举债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致富,但也给村集体造成一些不稳定因素。 在走访中,一些村干部表示不搞建设,群众意见大,搞建设,又确实没钱。举债建设,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村集体却陷入无力还债的窘境,村干部也背上很重的负担,后续发展乏力。 中央强调精准扶贫,从制度设计上就要因地制宜,不管是扶贫项目的制定,还是资金配套的方案,都要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承受能力,该奖的奖,该补的补,该兜底就兜底,加大政策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最大限度减轻基层负担。除此之外,扶贫项目更要着重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从基层农村看,乡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是基层工作活力不足的症结所在,既无力带动群众发展,又不能兴办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只有积极探索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才能做到“有钱好办事”,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