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假日日益增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了一句时髦话。国内游、出境游、团队游、自由行、自驾游不一而足,多种多样的旅游方式,表现出人们渴望拓展生活的宽度和广度,体验不同生活方式的热情。无可否认,去旅游是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但是,当刷屏一般地刷景点,购买当地产品,象征性地拍照留念,变成了旅游的关键词,却又总感到缺了点什么。 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的点评,觉得有一定代表性,他说“中国人不知如何度假,只知道旅游”。 仔细想想,在经济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作为休闲方式的旅游与度假,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旅游与度假都是延伸生活的趣味性,高效利用时间,升华生活意义的一件事情。但是“旅游”和“度假”,确实又是有区别的。从旅游者自身的角度来看,旅游是动态的行走,度假是静态的休息;旅游是他人生活的旁观者,度假是当地生活的体验者;旅游是放眼四海的自由,度假是关照内心的休整。从旅游产品的类型看,旅游是短期的,度假是中长期的。度假应该是旅游产品中较为高端的产品,它更侧重于综合配套服务,吸引回头客。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中国人不知如何度假,只知道旅游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国内度假产品发展还不充分,另一方面,将旅游与度假对立起来,是因为这里所指的“旅游”已是变味了的旅游。当我们的旅游目的倾向于快速浏览完所有的景区,成为商场里忙于购物的发烧友,这样的旅游便脱离了休闲的队伍。不少爱旅游的国人最爱去著名的旅游景点到此一游,相互攀比谁去过的地方多;还有不少爱旅游的国人爱在名品店买东西,旅游归来,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和习俗的了解远不如对其商店的商品了解得多。这种时候,旅游本身所涵盖的寻找生活趣味的意义已然被稀释,放松和体味生活变成了另一种“奔忙”。当这种旅游模式被不断地复制,旅游比工作还累,原本可以休闲的旅游就这样被误解了。 对于旅游的误解,如此生动地映射出一个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何种阶段,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本质上的富裕程度。当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人更重视外在的物质性指标,用消费来提高自己对幸福的满意程度,而恰恰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是否得到了休整,是否真正幸福。我们刚刚开始学习如何度过自己的休闲生活,希望终有一天,我们将放下这些包袱和羁绊,去重新开启另一种生活方式:有一种休闲,叫作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