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摩崖石刻位于东海街道后亭社区内,字为颜体,凝练雄厚;石刻相传为明末詹姓官员所立,其曾于此地建厝“九十九间”,后为奸人所诬被皇帝赐死,葬于山中;至今仍有詹氏后人以“守墓人”自居,在岁月中缅怀先人
詹方环凭记忆画出“九十九间”厝及其周边风物。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戴涵琦 通讯员 洪少霖 文/图
守着没有名字的墓
詹方环是泉州市区中山南路一家佛雕铺的掌柜,这家铺子现今全由他和儿子詹顺章撑起。每天要重复多次雕塑、装金、上色等繁琐的工序,闲时就到府文庙去散散步、话个仙,詹方环的日子看上去过得平平淡淡的。但一提及他们詹氏这一族的一个特殊身份——“守墓人”,詹老顿时来了精神,他说他们这支詹氏族人是从安溪迁徙入泉的,也不知道从哪个年代开始,他们就一直在泉州守着祖坟,当起了“守墓人”。“我们守的墓中除了有泉州开基祖素隐公外,还有一位不知道名号的明代詹姓官员的墓,据说这墓中的祖先很有来头,但具体是谁,却说不上来,墓碑上也没写明名字。”
安溪詹氏奉安溪首任县令詹敦仁为一世公,而据詹方环称,他们这一族是安溪詹氏传至十六世公詹素隐才入泉的,年代大概在明万历年间。安溪詹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詹敦仁后裔大概分为芹山、厚卿、美楼、楚苑、凤池、扬美、安厚七个支派,据詹顺章介绍,他们属于凤池派,在他们这一詹氏支脉中,还曾出过泉州历史名人詹仰庇。
“第一江山”摩崖石刻的字凝练雄厚
石刻引来杀身之祸
桃花山后亭社区的“第一江山”摩崖石刻,通高1.5米,宽2.1米,石刻字体为颜体行书,雄浑沉稳,拙中见秀。此摩崖石刻所在之地,古时称为“詹厝山”,原本就是詹氏族人聚居之处。自素隐公以来,泉州詹姓有很多代的先人也都葬在后亭“詹厝山”的墓园中。据说,“第一江山”是明末清初素隐公的后裔、一位詹姓官员所刻的。当地传说,该詹姓官员在明朝曾位高权重,明王朝倾覆后,这位官员心灰意冷,就隐居詹厝山,在此地修盖了一座恢宏壮观的府邸,俗称“九十九间”厝。“在当地不光建厝,亭、台、楼、榭也一应俱全。”詹方环介绍称。
这位詹氏先人将“第一江山”四字镌刻于自己府邸对面的峻岩上。这“第一江山”四字的用意不过是赞美景色罢了,没想到的是,时隔不久,其仇家即以“第一江山”为由兴起文字狱,状告詹氏先人觑觎大清江山,欲图不轨。这位詹氏先人因此被皇帝赐死,死后葬于石刻附近,其墓即今詹姓祖坟。现在去后亭查探,你会发现墓葬、守墓人石屋等遗址犹存。詹氏族人每年在为先祖守坟的同时,也守着这段悲凉的故事。
詹方环告诉记者,他们这族的泉州詹姓子孙以前都住在詹厝山,后来才逐渐迁出。“九十九间”厝是1946年才被大火烧毁的,令人痛惜。十几年前,他自己凭借记忆,为这“九十九间”厝以及当时周边风物,雕刻了一幅漆画。记者在詹方环拿出的漆画上看到,在一个方形的水潭边,坐落着一片古厝,而沿着潭边土坡而上,还有石阶、观景台、祠宇等物,周遭皆是绿树环抱,风景秀丽,看上去确如世外桃源。由于以前的古厝全是木结构,在火灾中被彻底夷为平地,“这古厝的祖厅内原有先祖造像和木主,但都在那场大火中付之一炬了。”詹方环说道。
詹家收藏的墓志铭
保留一方珍贵墓志铭
在詹方环的家中,还保留着一方据说是詹仰庇为其母王氏(非生母)所撰的墓志铭。詹仰庇(1534—1604年)曾任明朝监察御史、刑部右侍郎等职,是位泉州历史名人。记者在查看此墓志铭时发现,内文称“孙男一洪晋郡庠生聘进士李祯女。孙女二,长适贡士黄忠诏男禀生一良;次适长沙府知府许自新孙乡进士应玄……”由此可知,詹仰庇有一女嫁给了长沙知府许自新的孙子许应玄。记者之前曾在安溪清水岩见到明代方志史学家何乔远(1558—1631年)所题《觉亭记》,文中写道:“亭既成,侯复命之曰‘觉’;李君曰:‘不可无记。’介余友孝廉许君应玄,以来命余……”当时问了许多文史专家,但都对这何乔远的这位朋友“许应玄”是何人摸不着头脑,如今看了这墓志铭方才醒悟,原来此人极可能就是詹仰庇的女婿!但詹方环也表示,这块墓志铭是否为詹仰庇所撰,还须经专家鉴定。
詹仰庇为官清正,曾为泉州做过不少好事,其中包括修缮东西塔中的东塔,他还曾在清源山隐居,并在弥陀岩上题写“一啸台”。詹方环表示,他对这位祖先十分崇仰,故收藏着他写的那方墓志铭。如今,在詹氏族人中,依然流传着詹仰庇“为啄木鸟即诗”的故事:有一天,时任监察御史的詹仰庇带着随从到郊外漫步,忽见林中有一只啄木鸟专注地对着树皮啄害虫。他触景生情,即诗一首“此禽不与众禽同,头戴珠冠一点红。口似铁钉钉定铁,爪如铜串串钻铜。朝飞南波去烟外,暮宿西山雨露中。矢志非为求食计,却除天下咀心虫”。从这首诗中,不难读出他的刚正不阿和铮铮铁骨。
山上的这块石刻很不起眼,如果不认真看的话,往往会忽略。
正被遗忘的“第一江山”
“詹氏原来在泉州府文庙明伦堂边上盖有祠堂,不过早年就已圮毁。”詹方环称,当时那个地方有包括詹氏祠堂在内的5个姓氏的祠堂,5座祠堂是并排而立的,非常壮观。詹方环还表示,由于祠堂不复存在,詹氏在泉州的族裔也渐行渐远,不少家庭相互之间都罕有联系。不过,他们在安溪的祖祠还在。詹方环说,他和家人不时会回安溪谒祖,“我对安溪詹氏和泉州詹氏的历史情况不太了解,我所知道的家族情况,都是先辈们口口相传下来的。现在我很关心家族的族谱,希望能在上面查找到自己祖先的情况。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本呀。”
在詹厝山一带,现今还生活着七八户詹姓人家。他们说,当地人称呼“第一江山”石刻下的水库为“大池”,附近还曾有七口深井,不过随着时光的推移,知道这些的人已越来越少了。由于地处偏僻,“第一江山”摩崖石刻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谁又敢说那些属于先辈的故事,不会有朝一日也消散在风中?
詹方环指称明伦堂旁原来有詹氏祠堂
詹顺章继承祖业,也在做佛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