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赤溪村已变了模样,但脱贫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日前,人民日报记者再次实地走访赤溪村,记录下它30多年曲折的脱贫历程。在这个小山村都发生了些什么?一起来看。 “中国扶贫第一村”脱贫记 “他们祖祖辈辈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或供妇女‘坐月子’吃几天。他们身上穿的破破烂烂,有的人买不起鞋子而光着脚板……” 32年前,王绍据不会料到,自己一个基层通讯员,给人民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反映福建省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竟引起全国轰动——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反映赤溪村贫困的读者来信 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以《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为题,在头版刊登这封来信,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默默无闻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32年时光荏苒,当年风华正茂的王绍据,如今两鬓染霜,早已退休。重访旧地,他感慨最多的,不只是赤溪由贫困而小康的今非昔比,更多是党中央对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从未忘却、始终如一的牵挂和实践。 赤溪,对王绍据,是一段32年的不解之缘;对我们,是一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追寻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