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河道,村民休闲添了好去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十九湾河道渐渐地开始淤泥堆积,杂草丛生。很多养猪废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流向它,它发出恶臭,流出黑色的“泪水”哭泣着。特别是20年前,由于长期失管,内河乱搭乱盖、乱侵乱占、乱丢乱倒等现象比比皆是,一度变成农村的垃圾池、城区的臭水沟、“两违”的重灾区……于是,九十九湾水不再清澈,村民只好凿井取水。 整治九十九湾,开始摆上议事日程。自2014年起,作为漳州市区内河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文区投入3.12亿元,掀起了整治内河的热潮,唱响了清淤、截污、拆建、管护“四重曲”。 在清淤清障方面,投入8938万元,完成了九十九湾主港道(内林至东墩排涝渠)17.5公里及主要支流17.2公里的河道淤积清理。目前,蔡坂、西坑、小港、坂上、西边等支流清淤整治工程正在实施。 截污治污方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在漳州市率先实现了生猪禁养目标;投资2029万元,实施九龙大道与龙江北路、郭坑大桥污水管道5.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督促港昌罐头、林奇钢管等25家企业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实现工业集中区废水全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 龙文区农林水利局副局长陈泽恩告诉记者,为了让九十九湾的水活起来,龙文区政府还投资7500万元,加快建设内林双向泵站,调剂九龙江北溪水流冲刷河道,从根本上改善水质。为了让九十九湾美起来,龙文区对河道“两违”侵占建筑物进行拆除,将主港道两岸分别拓宽6-7米,同时,全线开工建设内林至响水桥两岸混凝土沥青道路和片林,总长19.83公里。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内林村,只见河水清澈,空气中夹带着一丝青草的清香。站在内林街进村的桥上,看着桥下的水流轻快地流动着,岸边新建的护栏整齐划一,随着河水向远处蜿蜒。 清明的雨水让内林街九十九湾显出一派青翠欲滴的景象。“以前,这儿河水发臭,没人敢来这里散步。”一个村民说,如今,大家一有闲暇,就会聚集在河边,闲聊、散步,好不惬意。 “如今,九十九湾恢复了流通,感觉又回到了以前。”郑水金脸上露出了笑容。现在,到九十九湾旁散步,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 美丽蓝图, “闽南水乡”呼之欲出 阳春三月,漳州市龙文区一派“热腾腾”的景象:在“闽南水乡”启动区,几辆大型机械车伸长了铁臂,正在拆除工地上的断墙斜坯。 2015年,龙文区征迁工作再次刷新“龙文速度”。全年共完成征地3025亩、拆迁142万平方米,拆违53万平方米,创造了建区以来最快征迁速度和最大征迁量。 九十九湾整治的成果启发了决策者们的思路。 原来,龙文区在进行内河整治过程中,发现九十九湾内河横贯九龙江,而且河面宽,具备打造“闽南水乡”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多方研究,去年4月,漳州市决定把九十九湾打造成“闽南水乡”,并确定把九十九湾响水桥至湘桥河道作为“闽南水乡”建设示范段启动区,总长2.5公里。一个漳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呼之欲出。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的建设,不仅仅是生态方面,还将保护很多开发用地,为以后发展提供空间。”龙文区区委书记欧龙光说。 2015年9月,九十九湾“闽南水乡”项目建设正式启动。作为漳州2015年“绿城、花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内容,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进行治水、清淤和造景,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突出“闽南水乡”特色,建设具有闽南文化元素、风格的沿江建筑,打造闽南水乡风情,塑造滨水休闲游憩空间。届时,九十九湾上,不仅有两岸绿道、人行园路、休闲绿地、防护绿地,更有驿站、休闲亭、亲水驳岸、停车场等,游客还可乘船在河中穿梭,尽享两岸美景。 走进临江傍水的湘桥村,便来到了“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的终点站。作为省级文化名村,湘桥村历史底蕴深厚,英才辈出,该村的“大夫第”“翰林第”“贡元第”“进士第”等10余座明清古建筑仍保存完好。 “‘闽南水乡’项目启动建设后,将对湘桥村古庙、古厝等古建筑修旧如旧,通过科学的方法打通水系。”龙文区有关领导介绍,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启动区总投资约44亿元,项目从今年开始动工。预计今年上半年,一幅由武林小镇、龙舟体验活动、田园书院、漳州味特色商业街区等构成的漳州版“清明上河图”将逐渐展开,初现雏形。届时,闽南古厝、“漳州味”商业配套等将一一呈现。 “当东边的旭日再次升起,它欢快地流过,生机盎然的工业区,熙熙攘攘的物流园,忙忙碌碌的创客空间,洗礼着森林般的城市脚手架……”《我的梦想是一条河流》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在九十九湾美丽蜕变后,古城人民实现这个梦想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