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拔除穷根,提升造血功能—— “老兵创业基地”的绿色蓝图 雾锁群山,一排排青翠的茶树蜿蜒于山坡上,这是“周宁县老兵创业基地”的茶园。创业基地的带头人是曾经参加过边境作战的退役老兵许成亮。走在茶园里,老许告诉记者,2013年,周宁县人武部获悉本县有30多名老兵生活困难,便通过帮扶、自筹、政府补贴等方式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集中承租荒山500余亩,挂牌成立“周宁县老兵创业基地”,种植“金观音”等名茶,以及毛竹、桂花树、杉木等经济作物,还开起“农家乐”。通过发展山地旅游业和生态种植养殖业,使基地年产值达130余万元。 “‘送蛋’更要教会‘养鸡’。”周宁县人武部部长林国荣告诉记者,他们在扶贫中确立“造血”“壮骨”“健身”的目标,按照“扶产业、惠民生、改面貌”的思路,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创业实践,锻造一支支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队。 山路弯弯,细雨霏霏。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周宁县禾溪村,一派“世外桃源”风光展现于眼前:古朴的廊桥、高耸的古炮台、典雅的明清古建筑…… “自从来了‘兵亲戚’,山村面貌已是今非昔比!”谈起子弟兵的帮扶举措,村民兵营营长、党支部委员许陈平如数家珍,“筹措5万元资金建立垃圾焚烧炉,配合县里有关部门打造‘民国小学’文化旅游景点,申请将禾溪村列入‘全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军地携手保护生态、传承历史,大山深处一座生态文化旅游名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该村旅游年收入达40余万元,乡亲们走出“守着宝山过穷日子”的窘境。 “念山水经、唱特色戏、走致富路。”采访途中,群山深处的一座养鹿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鹿场主人、禾溪村青年民兵排长许金标告诉记者,2012年底,周宁县人武部协调政府划拨养殖林地40亩,扶持他带领多户村民建立“文化古村养鹿合作社”,几年来,合作社高山生态鹿场观光、鹿茸和鹿血深加工等产业的年产值达30万元。 如今,一座座“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在闽东大山深处崛起。去年周宁县大麻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达3400余亩。为尽快恢复生态,今年3月,宁德军分区协调驻闽部队2100余名官兵,顶风冒雪在高寒山区开展植树活动,经过5天奋战,终于给山地披上新绿——植树造林达3300余亩。 穿行于闽东山水间,一幅幅水墨画似的风景徐徐展开——烟雨蒙蒙笼罩的原野、青山碧水环绕的村舍。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宋朝大儒朱熹在福建行走时所作的那首《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宁德军分区官兵积极开展的绿色扶贫工作,正在改变着闽东大地!(记者 丁增义 朱达 特约记者 陈小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