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清松用鸡粪为油茶树堆肥。 卢清松在鸡圈里给鸡问诊。 东南网3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文/图)3月5日,时令惊蛰,它标志着春耕的开始。但就是这个特殊的日期,对于世代务农的卢清松来说,却有着难言的伤感——2003年,妻子病逝后,他为了孩子远赴外地打工,就在这一天被一场车祸夺去了左肢。 清晨,当蒙蒙雨丝夹着微风,向大地飘洒时,两鬓斑白的卢清松已在鸡圈里劳作半晌了。“现在干不了重活,只能养养鸡,但笨鸟可以先飞,我一定能脱贫!”这位皮肤黝黑、个子矮小的六旬老人,尽管走路颠簸吃力,话语却充满力量。 丧妻后又遇截肢 1959年,卢清松出生于永泰县同安镇西安村。父母含辛茹苦地抚养着他们兄妹八人。卢清松排行老大,从小就干起了挑水打柴、放牛挖地、插秧种菜等农活。“我父亲年轻时有慢性肾炎,当这个家不容易。”卢清松说。 “1988年,29岁的卢清松结婚了。几年间,两个孩子相继呱呱落地。几亩薄田,一片山林,是这个四口之家全部的生活依靠。夫妻俩终日劳作,水稻种过后,马上就换上经济作物;舍不得买肥料,就跑到外村去捡牛粪。 勤劳的卢家人,用双手将生活渐渐改善。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妻子突患重病,不到半年便撒手人寰了。卢清松在悲痛中挺了过来,除了更加卖力干活,他没有其他选择。田地里产出有限,他就时常背着柴刀,上山采集松脂。每天天没亮就出门,漫山遍野地跑。为了多挣点钱,他常爬上简易的脚手架,到高处割树皮,最高处有6米。有一次,遇上风雨天,木架子潮湿发滑,他从上面重重地摔下,躺在地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动弹。 孩子在长大,学费等各项开支也渐增。2006年,老卢决定跟着老乡到外面去闯闯。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远行让他的命运再次改变。“我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在回家途中被一辆货车撞倒。醒来时,医生告诉我左肢必须截掉。”卢清松说,“涉事货车逃逸了,医疗费花了十几万元,赔偿一分都没有。” 走上养鸡脱贫路 卢清松说,他那时很绝望,时常有轻生的念头,但为了孩子他必须活下去。 为了帮卢清松重拾生活信心,亲友和社会爱心人士集资替他装了义肢。“老卢是个倔强的人,从不向命运认输,回村后坚持要干农活。由于腿脚经常泡在水中,他时常疼得流泪,有一次晕倒在田埂边。”西安村村主任卢伯钦说,直到被送到医院,医生再三叮嘱,老卢才答应不再下田地。 不下田干活,今后生活如何保障?这道摆在卢清松面前的难题,也牵动着当地干部的心。每年有关部门都会派人前来慰问,但老卢特困户的帽子始终脱不了。2011年,卢清松决定养鸡。“一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好,二是养鸡也不费多大劲,三是我特别喜欢鸡。”卢清松一旦认准的事,就会拼尽全力去干。通过认真观察、买书自学和请教专家等途径,老卢不仅学会用鸡蛋孵小鸡,给小鸡打疫苗,还学会了通过观察鸡冠和粪便,为鸡治病开药方。 养鸡要挣钱,首先就得扩大规模,老卢缺少启动资金。2015年,同安镇领导与村干部多次协调后,为老卢贴息贷来10万元。这回可把老卢乐坏了,他为此高兴了好几天。不过就在他买来500只鸡苗后,老卢又开始担心:“这么多鸡要是长成了卖不出去怎么办?一天得吃多少粮食呀!” 不过,省编办派驻西安村第一书记叶华早就为老卢想好了对策。“我和几名村干部跑了很多部门,最终联系上了一家爱心企业,他们答应统购包销。钱不是问题,只要鸡的质量有保证。”得知这件事后,老卢就像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接下去,他只管把鸡养好。 未来生活有信心 今年初,爱心企业找来专家验收,结果老卢养的鸡全部达到了土鸡标准。扣除各项成本,共卖出了460多只鸡,光这一项就创收3万多元。 不过,更令老卢高兴的事还在后头,因为听说他养的鸡质量好,有不少企业主动上门订购。 “为保证品质,我接下去还是每年养500只,多了我管理不好,品质也会受影响。”卢清松说,他的生活能有转变,靠的是政府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他不能辜负大家。 老卢有两个儿子,都已经二十好几了。大儿子患有慢性疾病,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二儿子不忍心父亲奔波,初中毕业后也选择外出务工,补贴家用,至今未婚。老卢如今最大的希望是,把剩下的3万元债务还清了,今年为二儿子娶个媳妇。 “您60岁了,又是残疾人,以后养不动鸡了怎么办?”面对记者提问,老卢没有回答,领着记者来到离家不远的另一片后山下。他指着山上一大片油茶树说:“瞧,以后就靠这些啦,它们就是我的‘养老金’。”原来,叶华2014年刚到西安村时,就通过省编办替卢清松申请到了500株油茶苗。如今,这些油茶树在卢清松的悉心照顾下,长势良好。预计再过三年就能挂果了,到时一年收入就有近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