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广大农民在购买农资时,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议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要到正规的农资店,并在购买时“三看”(一看是否有正规营业执照,二看经营者素质,三看是否能提供发票凭证),在此基础上科学选购,谨防“误导”。 一防“游商”:一些不法商贩打着“最新高科技产品”的旗号,走村窜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出售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并利用农业执法机关上班前或下班后的时间,三五个人一伙一车,在村里“忽悠”一阵,卖一会儿货,就急忙收拾摊子离开。如此“游商”,其实只要农民朋友细心观察、思考一下,不难看出其中的“猫腻”。 二防“低廉”:也有一些不法商贩“挂羊头卖狗肉”,以“低廉”的价格销售农资产品。其实,他们销售的农资或“缺斤少两”,或“含量不足”,或“伪劣假冒”。农民购买后,一定会“得不偿失”。因此,在购买时,务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便宜”?再判断是否选购。 三防“专家”: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大村,经常会来一些“专家”讲课,他们打着“某某农大”“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农资产品现场推广、销售。而他们推介的农资产品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权威性。所以,农民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时,一定不要多购,可先少购一点试验一下效果。 四防“赠奖”:有一些地方经销商,把多年积存的“难以被农户认可的”肥料、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制成非“本品”产品,利用农民“贪小便宜”的心理,另外购买一些实用品如锅、伞、洗衣粉等,采取“赠物促销”的办法。其实这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种手段,为自己的假冒伪劣产品“鸣锣开道”。农民购买使用这些农资产品后往往就会发现是上当了。因此,如果出现这种促销情况,一定要谨慎。 五防“托”:近几年,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组团“忽悠”,他们带着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下乡,预先安排好“托”,让其现身说事,或现场带头购买。当吸引了其他农民购买农资后,这个团伙就随时组织逃走分脏。(孔凡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