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传统村落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屏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延续历史文脉源远流长
2015-03-20 16:28:32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宁德网消息(周芬芳)屏南县内较好地保存了古代中原农耕文化和闽越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传统村落至今保存相对完整,文化底蕴深厚,对保护文化生态,延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全县组织申报取得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项11处、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2个。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民间戏曲)、“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和“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因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斐然的文化遗产保护成绩而扬名全国、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并荣获文化部“全国文化遗产日奖”、福建省人民政府申报人类非遗工作“突出贡献奖”。

近年来,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做到了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方法得当、群众认可。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要素保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合力。2003年以来,屏南县委、县政府围绕“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构建生态旅游强县”战略,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 “屏南县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办公室挂靠在县委宣传部,先后筹集1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发展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研究人员走遍全县149个行政村、165个自然村,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调研工作,基本摸清全县重要文物、非遗和传统村落现状,并拍摄照片1万多张,录音录像500多小时,撰写调查报告30多万字,编撰《屏南地方文化丛书》8册200多万字,为全面有效地保护县内现存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还在2011年成立了“屏南古村落文化保护研究协会”、“屏南木拱廊桥文化保护研究协会”,2015年1月还成立了“屏南县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促进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传统村落与木拱廊桥保护利用工作。

(二)用好工作平台,凝聚广泛共识,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群众基础。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的地方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许多困境,而增强群众文化自信和唤醒群众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是关键。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与许多国内外媒体、新闻单位工作接触机会,不遗余力地推动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刊播有关屏南传统村落、木拱廊桥、民间戏曲、传统武术、传统民俗等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的文章、节目1000多篇(期),还创办了《中国白水洋网》、《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网》,扩大在新媒体上的宣传。制作出一批精品画册、邮册、邮品、插页、光盘,出版闽东第一本进入国家非遗丛书之作《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乡土屏南》、《水韵屏南》等20多部乡土文化著作、学术专著和政协文史资料广为传播,组织多个传统村落利用自身优势举办文化节等,为保护文化遗产工作营造深厚社会氛围,激发群众自觉保护与传承热情。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2-25六旬台胞回归故里建起乡村图书馆 对外免费开放
  • 2015-02-13"好老师"阳寿生建校舍垫学费自家当食堂 乡村教师奉献37载只为山里娃
  • 2015-02-13"好老师"阳寿生建校舍垫学费自家当食堂 乡村教师奉献37载只为山里娃
  • 2015-02-09杨锦麟乡村图书馆落户武平
  • 2014-12-11独角戏《乡村往事》国家大剧院首演
  • 2014-12-09学者推广乡村儒学 冀望用优秀传统重塑乡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