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书记们的忧虑,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空心化严重的现实。虽然通过外出打拼,农民获得了更多自由和机会,生活条件在改善,也为农村腾出了资源和空间。但是随着青壮年大量外流,由此产生的留守问题,农村人才和资源流失问题,农村组织能力下降、伦理冲击等问题确实存在。 近年来,传统乡土衰败,如何再造乡土成为热门的话题。有别于传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当代乡村建设呼唤的是新一波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们有知识和热情,用崭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和产销模式,改变农业生产和流通模式、拉动农民创业就业、保障食品安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新型互联网品牌;他们有情怀和理想,以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重塑乡村社区生活,从而成为激活农村社会“肌体”的新细胞。他们是活化乡土的新依靠,这股力量已经如同春潮涌动,业界亲切地将他们称为新农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到, 国家要大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要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并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3月,团中央、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出通知,启动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每年重点支持不少于1万名大学生返乡创业,鼓励和引导他们成为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企业家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 在国家决策利好刺激鼓励之下,在互联网冲破了制约乡村发展的市场壁垒的背景下,我们也想和驻村书记们一起呼唤更多有知识的大学生、有资源和智慧的乡贤,更多志在创新农业、改变农民、改造农村的各类人士,加入新农人群体,参与乡村建设、乡土再造,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新生力军。 乡土再造是共创、共生、共享、共惠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成为参与者和志愿者,一起耕植希望的田野,建造再次出发的起点与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