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旅游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仙游济川:风情穿越千年
2015-04-09 10:21: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①村子远处的笔架山

② 春意盎然的山村

③不少村民依旧生活在古民居里

④济川村古民居

东南网4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卞军凯 通讯员 游晓璐 谢黎新文/图)

去一趟济川村很不容易。从仙游县城出发,先走平原,再进深山,在大山中兜兜转转许久,终于到了济川村所在的石苍乡。从石苍乡继续进山,一直走到几乎没有路的地方,才到济川。

这样一处藏在偏远深山里的村庄,却像一颗明珠般闪闪发光,而且历经千年不曾暗淡。在莆田市,济川是唯一一个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两大荣誉称号的村庄。行走在济川村,既因这里的生态美景赏心悦目,又因这里的人文气息深深沉醉。即使是日头高照时,这里也静谧得像夜空,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转。

看自然:奇树生长已千年

车在济川村妈祖天堂宫停下。下车举目四望,青山如画,绿水静流,好一派山野风光!村民们说,既然来了济川村,就先去看看“樟抱榕”吧!

“樟抱榕”是一棵千年奇树,位于济川村青松自然村云山书院之后。在一棵千年古樟树中,树干一分为二,从中生出一棵“年轻”得多的榕树,呈环抱之状,让来者无不称奇。据仙游县林业站工作人员估计,100多年前,可能有一只飞鸟嘴里含着榕树的种子飞过千年古樟树上空,恰巧把种子扔进空洞里。当时正值春天,气候得宜,榕树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小树,日久天长,榕树长大后把千年古樟顶裂分成两枝,便形成独特的“樟抱榕”奇观。

这棵“樟抱榕”,如今已是国家级重点文物,被编入《中国旅游奇观》。整个“樟抱榕”高28米左右,胸围18米以上。其中,樟树植于唐宋之际,历经千年,树下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此树仍是郁郁苍苍,生机勃发。林业站工作人员说,由于济川村海拔较高,榕树生长较为缓慢,否则,百龄榕树可能反客为主,呈现“榕抱樟”奇观了。

除了“樟抱榕”,济川村还有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景观,禹门三级浪就是一个代表。禹门三级浪在村尾处,济水经青龙桥下流至此处,跌下层岩,反复奔涌,形成瀑布景观。岩层大致可分为三个大层次和多个小层次,故有“三级浪”或“十八浪”之称。村民林恩赐颇为自豪地说,在旺水季节,会有巨幅水帘漫出堤坝,奔泻而下,声闻数里。走近细看,在第一层岩壁上,可以看到许多被瀑布蚀出的凹陷,像踩出的一个个脚印,十分神奇。

“像禹门三级浪一样的自然景点,村里起码还有七个。”林恩赐说起来如数家珍,“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笔如椽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东北有十八中营屏山寨,西北还有云顶峰前保福寺!”

看历史:满村处处有古迹

济川村古称“漈坑”,地处仙游、永泰两县交界,古时仙游入永泰,就经过济川,所以迄今还留有一条千年古道。

从古至今,济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留下众多古迹。村民们说,济川有三古宫、三古亭、三古桥、三古树、三秀山、三古寨、三古井等,而且村里还保存着“为有楚歌杂吴谣”的十音乐队和木偶戏班子。再数数明清壁画、寨保山门、古行驿道、旗杆夹石、爱云石碑、古代瓦窑等古迹,村里的历史文化景点竟超过百处。

走进村里,一座座、一片片古民居令人叹为观止。古民居的建筑布局、建造工艺、装饰艺术等,都是闽中南山地民居的典型代表。这里的明清历史建筑保存规模较大,达6万平方米,在国内古村落中极为罕见,许多村民至今仍居住在古建筑里。济川村村民林友才,就居住在一座木结构古民居里。这是一座用杉木盖成的精致建筑,雕梁画栋,已有100多年历史。

“信步村顶龙头寨,方知济川风景美。”爬上龙头寨,遥遥可见笔架山、莲花峰。据考证,莲花峰屏山寨是莆仙人最早聚居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战火频仍,平原地带的人们无法安居,因此躲避到莲花峰山顶,开山种田。后来,宋朝时官府在此地设兴化县,治兴泰里。从此,原兴泰居民散居莆仙两县,才始称“兴化”。

据统计,济川村现存宋明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省级文保1处,县级文保4处,其他待申报文物50余处。不过,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村中的众多文物,长久以来没有修缮保护,如拥有百年历史的土楼、上林亭等”。林恩赐长期致力于济川村文史资料搜集、村落保护。他说,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荣誉称号后,当务之急就是发动各方的力量,将村子里的文物先修葺、保护起来。

看人文:状元文脉代代传

春水绿绕、小径柴扉,木架上晒着草药,田野里耕夫在犁田,放学的孩子们在石板路上嬉戏,打扮得有些俏的阿婆们排排坐在老房子前闲聊……在这幅田园风光美景背后,弥漫着千年不散的书香气息。一方水土育出一方人士,“济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峰前出状元”的诗句道出了济川的人杰地灵。

云顶山也叫云顶岩,山上有一古刹,名云顶岩寺,建于宋乾道年间,已近千年。史载,南宋吏部尚书及参知政事(副宰相)郑侨少年时在此读书,后北上临安应试,考中状元。状元亭是为纪念郑侨而建的,现存一雕刻着郑侨骑马出行的石刻。而云顶岩前的郑氏书堂遗址更是见证了济川耕读文化的兴盛。书堂为梁陈时来莆开学的南湖三兄弟郑露之弟郑淑所创,他由广化寺前的南湖迁居于此后,开堂收徒讲学,广育人才,为济川悠远深厚的文化积淀写下绚丽的一笔。

千年文脉相承,至今村里读书求学的氛围依旧蔚然成风。据介绍,济川村一位学子年年轻轻就成为世界级科学家,还有一对父子分别毕业于清华、北大,至今村里已先后走出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

然而,由于位置偏远,这里的人口外迁逐年增加。村委会主任林泽生说,济川村有6个自然村、3500多人,可是常住人口只有600多人,村里的小学也只有几十名了。依托山水美景和古迹、古民居开发旅游产业,成为重新凝聚人气的一个思路。“村里已经成立了风景区筹委会,下一步要做好整体规划,通过保护古文物、修缮古民居、搞好村容村貌,让慕名而来的游客们高高兴兴地留下来。”林泽生说。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4-03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 将重点整治违法"一日游"
  • 2015-03-31农业部、国家旅游局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
  • 2015-03-23加强文明旅游工作 传播文化大国形象
  • 2015-03-20科技农业成为乡村旅游新元素
  • 2015-03-20充分挖掘泉州土楼 代表:用好家底 打造非遗旅游景点
  • 2015-03-20光泽倾力打造福建山地户外运动休闲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