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公益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爱心人士挤爆福宁禅寺 2天收到爱心款约1.6万元
2015-04-16 15:53:5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好心人猛增 村民自发送香炷

昨天下午,记者带着爱心人士送来报社的文具再次来到福宁禅寺,路上,和两拨爱心人士不期而遇。一进寺院,浓郁的焚香味立刻缠住鼻头,一位阿婆递来几炷香。原来,这两天拜佛人流猛增,附近村民自发坐在大殿门口,为来者送上一炷香,再简短介绍寺院的情况。往日冷清的殿堂上,已坐着10多位信众,低头诵经。

其间,一位短发女士抱着婴儿走了进来,怯怯地问:“我看了报纸过来的,你们……”婴儿的啼哭声打断她的话,她赶紧钻进厢房给孩子喂奶。

女士自称姓甘,孩子只有33天,家住泉州浦西万达附近。至于别的情况,她只低头不语。5分钟后,甘女士准备离开,她递给住持一个红包。法悦师父怕天热路远,便开着电动车送她出门。昨天下午6点,法悦师父打来电话告诉记者,甘女士的红包有1万元,路上,她随口问甘女士是哪里人,甘女士淡淡地说自己是外地人。

送来百本书 教孩子们读国学

“您好,我们来送书。”两个小伙子登门朝妙瑜姑喊道。这是看到本报报道的黄先生,提前结束当天的公益讲座,从永春赶回泉州,把前天允诺的100本书籍和一台诵读机送到寺里。

妙瑜姑看到诵读机特别开心,一扫病容。“我识经不识字,在学习上可不能让孩子们落后。”她一直都非常想要一台诵读机,“周末孩子们回到寺院,做完作业后,可以放国学经典给孩子听”。

妙瑜姑打算在寒暑假时,把寺院附近的孩子们都召集起来,一起学习国学或诵经。想到这里,妙瑜姑笑得格外开心,双手合十,向黄先生作揖感谢。

黄先生承诺,如果书不够用,他可以再送些过来。他当即留下联系方式,还现场教妙瑜姑如何使用机器,承诺将来机器坏了,直接联系他,他会再送台新的过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4-12-09教师为学生发募书帖 网友热捧共建"爱心书屋"
  • 2014-09-30(助人为乐)云霄县爱心协会 黄荣来
  • 2014-08-20一场长达17年的爱心接力
  • 2014-08-19福建省红十字会接收首笔海外爱心侨胞捐款
  • 2014-07-01热心公益关注白血病患儿 爱心接力筹集善款7万余
  • 2014-03-07央视“爱心驿站”公益活动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