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消费型旅游向保护型旅游发展 “传统村落可以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胡彬彬说,传统村落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往往比较偏僻、贫穷,把传统村落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可以解决村落保护的部分资金,也有利于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比如,湖南湘西的旅游扶贫模式就值得肯定。“通过旅游开发,农民可以将手中的资源变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财产权,更加爱惜自己的土地,爱护自己的村庄,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延续,真正打造环境友好型的村落。” 但胡彬彬特别强调,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不能走偏了。事实上,他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出现了同质化的毛病,还过于迎合城里人的消费,成了大卖场,破坏了村落文化。 “国外,比如意大利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做得很好,那里的村落不仅整体建筑、自然景观保护得好,而且文化生态也没有受到破坏,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我们应该借鉴。要合理开发,科学保护,尽快出台有关传统村落作为商业旅游开发项目的综合评估标准体系,严禁滥用旅游开发名义破坏传统村落原有的生态、景观、环境、规划与建筑,引导消费型旅游向保护型旅游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胡彬彬认为,保护、重建传统村落文化,乡贤也大有可为。 “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中,乡绅是一个特殊阶层,在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维系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乡贤的主体范围更加宽泛了,有文人学者,有政府退休官员,有企业家,有科技工作者,有海外华人华侨等等。我们应该呼唤乡贤回乡,让他们反哺故园,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