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深山里的畲族文化“聚宝盆”
2015-04-21 10:21: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旭涛 通讯员 游松柏 游晓铃)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即将到来,位于柘荣县楮坪乡湾里村的畲族文化博物馆也热闹起来。

小山村建起博物馆

湾里村原名“三池”,因村内山湾有三个泉水池而得名,“池”和“里”在畲族语言属同音,后改称“湾里”,是柘荣县为数不多的畲族聚居村,虽只有400多人,但有250多年的历史。

村支部书记、博物馆负责人吴立清介绍,湾里村畲族特色浓厚,把畲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好,是村里人的期盼。湾里村至今都使用畲语进行交流,村里随处可见浓郁的畲族特色文化,饮食上家家会制作畲族独有的乌米饭、茅草包粽子;每逢重要节日,村民会穿上华美畲服对歌。村中现存畲歌就有上万首。这些畲族文化遗产,如今收藏在博物馆内,得到妥善保护。

博物馆内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手抄本。按照畲族传统,男女青年结婚时,在婚庆上要跳“蝴蝶”舞。此舞始于宋代,因舞步造型酷似蝴蝶而得名,到场祝贺的村民也要穿上平时很少穿的华美畲服,并与主人同饮“假期酒”,这些传统文化习俗,都被村民记载成手抄本,代代相传。

“除了传统畲族文化,村民日常用具也极有特色,小至发簪、碗具,大到生产工具、木制楹联,都有畲族自己的风格。”吴立清说,为了使这些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能得以保护、展示和传承,建一个畲族文化博物馆非常重要。在县乡的支持下,博物馆于去年初动工,9月份就基本建造完成。

缘于畲族歌谣、舞蹈等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传承和保护,去年,湾里村成功入选闽东畲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4-20致力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环境 永春“北大门”美丽蝶变
  • 2015-04-16乡村教育路在何方? 培田多方联动探索村小振兴
  • 2015-04-16培田春耕节:乡村文化的复兴实践
  • 2015-04-15向污染宣战 建美丽乡村
  • 2015-04-14乡村美食:探秘三明美味鱼生
  • 2015-04-14“美丽乡村”建设 莆田古村落待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