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绝不仅仅指规模化、集约化,而是由以两化为基础引发的生产、加工、营销、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升级所成就,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将产业链向二三产业延伸、全面融入经济各业态的一道关口。
传统农业升级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唯有全面周到的复方才有望根治复杂顽症。融入制药学、生物学、信息学、营养保健学、医学等跨学科的科学技术,植入“互联网+”等多种元素,发生“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再与制药、食品工业、文创产业、旅游等全面融合,进行“病毒式营销”等,从而引领产业链全面变革。这就是现代农业引领的农村产业深度升级在当代背景下的广袤天地。
于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发展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能将资金、技术、劳动力、高精尖人才向农村集聚,实现一二三产业在农村的充分布局、结构优化和良性融合。而不可回避的是,它必将带来新兴业态在农村的落地生根,并引爆商机迭发的“多米诺效应”,实现商机挖掘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互动。
以永春乡村游为例,将散布的农业资源及其他农村优势资源由点状联成网状,激发了乡村旅游商机,实现了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在乡村集聚,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进一步激活了乡村建设,两者良性互动,实现乡村发展提速提质。如此而来的一系列嬗变,有望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引起的农村空心化问题,并建立农村和城市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联系,促进城乡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大步融合。
这样的梦想并不狂妄。2008年起台湾开展的“农村再生”计划就是一个生动案例。上世纪70年代,台湾工商业高速发展,人才、资金、建设项目涌向城市。进入21世纪,人们惊觉台湾的农村人口老化、建设停滞、失去生机。通过“再生”,许多从乡村走出的村民返乡创业,将种植甘蔗-制造黑糖、植树-伐木-木工制作等传统而短促的农村产业链深度开发,将其延伸至电商、旅游、文创等下游产业链。
有关专家分析台湾经验指出,建立农村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根本保障乡村建设的内部源动力。有关于此的利好消息不绝于耳。一方面,新兴业态迭出不穷,营养保健学飞速发展,中医学重盛,涉农电商即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另一方面,我省在立法保障、建设规划、金融体系完善等许多软环境建设方面谋篇布局已久: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农村立法工作日渐完善、乡村规划师试点工作成效彰显、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举措绵绵不绝……
早在2005年,我省就印发《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年)》,对我省特色农业进行区域布局。我省今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烟叶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我省丰厚的特色农业资源,无疑为农村产业深度升级留下无限可能。
台湾“农村再生”计划中有一项“培根”计划,大意是通过培训教育实现“本地和尚”能力、素质的提升。这固然是强本固基的长久之策,但终归是旷日持久的攻坚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在“本地和尚”难念经的情况下,由具有远见卓识的“外来和尚”,带着大额风投资金及其携带的丰厚管理经验和成熟管理模式,吸引高新技术加盟,引领带动“本地和尚”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全面深度升级,不失为一道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