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公益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乡村守望结对与城市家庭病房并举
让沉重的衰老,有处可依
2015-04-28 08:51: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助老志愿者曾如玉(左)在护理失能老人林国英。

东南网4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闵凌欣 郑美清 通讯员 颜全驰 文/图)

当前,我省养老服务体系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对失能老人来说,养老的第一选择当然是在家里和亲人们一起生活。然而,随着我省老龄化的不断加深,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期的越来越多,仅靠子女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已越来越难。在还未全面形成与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今天,居家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照料护理难题如何破解?我省一些地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乡村:

守望结对志愿帮帮团

4月25日傍晚,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当助老志愿者曾如玉推开78岁的半失能老人林国英的家门,老人脸上露出欢欣的笑容,开始手舞足蹈起来。

“今天要吃什么啊?”曾如玉比划着吃的动作。林国英拿出一张纸,歪歪扭扭地画起来。“哦,明白了,你想吃猪肚。”曾如玉笑着打趣,“你这抽象派的画,也就我看得懂。”林国英是个孤身聋哑人,有什么需求只能连比带画,别人一头雾水,曾如玉却能心领神会,采办妥帖。

笏石社区失能、半失能老人有57人。“年轻人都像候鸟一样地飞出去了,只剩下一批60岁左右的老党员、老知青,身体和精力还不错,也有一份为老街坊、老邻居纾难解忧的热忱,我们就因势利导,把他们发展成助老志愿者,重点帮助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社区党支部书记郑淑珍对记者说。

对十几个有特殊困难的失能老人,志愿者提供“结对子”帮护。一对七旬老夫妻双双患癌失能,志愿者施金玉夫妻常常上门照料。一位失能老人的老屋需要重新修缮,志愿者们自掏腰包垫付修缮款,得悉仍有7500元无力归还时,笏石镇党委书记朱正扬现场办公,承诺一周内解决这笔经费。

“多亏镇志愿帮帮团,不然我撑不到今天。”在莆田城厢区东海镇西厝村,60多岁的朱瑞莺流着泪说。记者看到,在昏暗的屋里,2个床铺上一边躺着瘫痪的80岁的婆婆,一边躺着91岁双目失明的公公,两个老人全失能多年,主要靠儿媳妇朱瑞莺照料。

“不仅帮帮团定期来家帮忙,让我有了喘息的机会,而且镇里还将我家定为低保困难户,医保、社保个人支付部分全部由镇财政代付,逢年过节还送来慰问金。”朱瑞莺说,镇里志愿帮帮团是由镇村工青妇和村老协会组成的,目前像她家这样得到帮帮团定期帮助的特困失能老人有上百人。

而晋江市,政府在以购买项目服务为低保特困失能半失能老人解决护理难题的同时,在全市农村建立村助老志愿者队伍,让低龄健康老人与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结对帮扶,较好解决这些特殊老人生活照料护理问题。

而德化县已全面推行的农村党支部+老协会+互助组模式,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专人专门的结对照料护理。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传统家庭照料为失能老人提供的支持单一而且薄弱,因此,传统伦理、熟人关系以及价值交换,仍然是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寻求帮助的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组建老人身边的爱心志愿“帮帮团”,无疑是一种务实、有效的选择。

城市:

家庭病房市场化服务

“爷爷,您试试看,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呼出……”在厦门市莲前街道前埔北社区的黄长庆老人家中,医疗社工高珊正在教患有肺气肿的黄长庆老人一套呼吸体操,纠正老人不正确的呼吸方式。

76岁的黄长庆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疾病,加上腿脚不便,老人上医院不方便。前埔北社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霞辉老年社会服务中心,为社区23位失能、失智的老人提供“家庭病房”服务。

高珊告诉记者:“我们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建了健康档案,对他们身体状况进行登记、跟踪,平时定期探访,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

从大医院退休的郭衍樑医师在厦门齐安社区门诊部服务了9年,附近的社区时有居家失能老人患有严重褥疮,老人们上医院不方便。郭医师总是带着器械上门为老人治疗换药。“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医生,是老人的福气,也是我们家人的福气!”许多失能老人的亲属由衷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州、厦门等城市已经陆续采用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家照料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福州市台江区在全省率先施行社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基本单位,对社区居民家庭实行分片管理。每个团队由一名责任医生、一名责任护士、一名预防保健人员组成(俗称“片医”)。失能老人只要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片医”,诊病问药;若有需求,“片医”还可上门服务,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特需服务。

由于二元结构的性质,城乡失能老年人自身的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异。厦门、福州等较大城市中有相对丰富的资源,政府亦较为重视,因此城市失能老人在寻求社会支持中还会有更多的选择;但在二三线城市,因多种原因,目前大多社区在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照料护理服务上尚未起步,社会化专业化护理服务业发展更是严重滞后。

编后>>>

激发潜力解难题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每年急剧增长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而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在短期内很难迅速完善,从现有的条件看,只有激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大服务板块的多方潜力,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

近年来,厦门、福州、泉州和莆田等一些地方对破解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难题有所探索实践,取得了不错效果。与失能老人家庭结对提供服务,使失能老人得到较好照顾;家庭病房市场化服务,虽然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所有需求,但也大大方便了居家失能老人的生活,至少大部分半失能老人可以安心留在家里养老。

有关专家则建议,司法部门需进一步厘清养老院等服务单位与老人之间的责权关系,减少养老服务单位的经营风险,提高他们接受失能老人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鼓励养老院等服务单位设置专业护理人员和必要的医疗设备,至少让半失能老人可以在养老院等服务单位得到照顾。

养老院等服务单位也应从管理入手,整合现有团队,提高服务水平,对不同护理等级的老人,分不同时段进行不同护理,实行精细化管理,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也使失能老人能得到较好照顾。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4-22“乡村公益行”志愿服务走进“寿宁十大网络人气乡村”
  • 2015-04-20我省启动首个公益性服务平台促进侨商投资养生养老事业
  • 2015-04-165公里公益长跑下月福州开跑 为“两癌”贫困母亲募捐
  • 2015-04-15周月芬:领着学生5年坚持做公益
  • 2015-04-13李修平离开《新闻联播》后首亮相 出席公益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