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工作再难,都要拼命干好”
——追记武平县岩前镇干部王桂发
2015-04-29 16:03: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3月份“中国好人榜”刚刚揭晓,王桂发榜上有名,但他却接不到自己的喜讯……

王桂发是武平县岩前镇人大主席,在镇里负责挂钩省重点项目——福建塔牌水泥项目。去年12月23日,王桂发在协调处理征迁扫尾工作返回镇政府的途中,因工作劳累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年仅45岁。

“王主席不下20次来到我家”

岩前镇班子成员,每人挂钩一个重点项目。

2013年5月,王桂发担任岩前镇人大主席。根据分工,除了人大工作,他还挂钩福建塔牌水泥项目,重点做好项目防护区内的征迁、安置工作。

峰贵村村民赖开权回忆说,王桂发十分体谅群众难处,知道农民农忙时白天没空,就经常带领工作组成员在晚上入户做工作,“我老家有近1000平方米被纳为征迁面积,王主席不下20次来到我家,商量征迁和安置事宜”。

去年6月的一个周末,听到居住在厦门的钟秋招一家回到峰贵村,正好外出的王桂发专程从龙岩市区赶到村里,上门做征迁的思想工作。

去年7月签订完协议后,王桂发又紧紧“盯住”新房的规划和报批等事情。

“王桂发为征迁、为老百姓操碎了心!”赖开权说,不管在项目现场,还是在挂村联系群众一线,王桂发奔波着、忙碌着,唯独没有想到病魔会突然吞噬自己正值壮年的生命。他视工作如同生命,艰难的征迁已近尾声时,自己却累得走不动了。

“自始至终,从来不会‘烂尾’”

王桂发深知,处理好周边群众与塔牌项目的矛盾,需要在切实保障防护区内群众利益的基础上做好征迁安置工作。

接手征迁工作19个月多来,王桂发忙着进村入户,倾听诉求、了解困难、解释政策,帮助征迁群众解决供水供电等实际问题。

去年5月初,恰逢雨季,项目周边的农田被淹。对此,农户要求赔偿损失。王桂发了解诉求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妥善把事情处理在萌芽状态。

“王主席考虑问题很周全,解决问题很细致,服务企业、服务群众非常到位!”福建塔牌水泥项目工作人员林伟堂说,只要企业有什么与群众有关系的问题,王桂发都会尽力协调解决,“自始至终,从来不会‘烂尾’”。

林伟堂回忆,项目建设期间,曾迁坟几百座,临时安放在一座山头。由于山高路陡不好走,给村民祭扫增添了很多麻烦,不少群众意见很大。接到投诉后,王桂发立即开展协调工作,先征求群众意见,再进企业协商……

一个多月后,在王桂发努力下,一条由企业负责建设并维护的3公里长机耕路终于开通了。

“得益于王主席的悉心服务和极强的矛盾纠纷处理能力,塔牌水泥后期项目才能如此顺利地推进。”林伟堂说。

“他连一餐饭都不让我们请”

王桂发无数次化解了周边群众与项目建设的矛盾,既保障了项目顺利生产,又保护了群众切身利益。项目方感谢他,群众也感谢他。

福建塔牌水泥项目办公室主任陈琪说:“接触这么久,他就像我的老大哥,也帮了企业很多。我们想要感谢他,他连一餐饭都不让我们请。”

赖开权在签订了征迁合同后,跟王桂发说:“王主席,我们那么熟了,交道打了这么久,现在合同也签了,我请你吃个饭,庆祝一下。”王桂发回答道:“那好,一起吃饭,但不要你请。”于是,他自掏腰包请赖开权吃饭。

王桂发的同事周学兴,回忆起王桂发生前琐事,仍满怀感触。

他记忆最深的,是王桂发私下跟他说过的一段话——“做人要感恩。于公,我从大山里走出来,是党培育了我,在工作上我一定要尽职尽责,工作再难,都要拼命干好。于私,要孝敬父母,善待妻女亲人。”

也许,正是因为感恩,让王桂发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有了无限的忠诚,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尽责担当、善解难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王桂发事迹报告团已迅速组织起来,一场向王桂发学习的活动已在龙岩市和武平县启动。(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钟茂富、王朱谢)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4-29庄稼汉深入松溪浦城 调研农业农村工作
  • 2015-04-29松溪祖墩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 2015-04-29450余万人次农业技能人才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 2015-04-29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启动建设7个清洁炉灶试点村
  • 2015-04-28农业信息化也要讲“统分结合
  • 2015-04-27跨越海峡 云霄台湾农业精品园“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