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闽南漳州:保护“五古丰登”留住台胞“乡愁”
2015-04-30 16:49:48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70后”青年书法家黄正非的工作室就在福建漳州这座千年古城的老街区里。挥洒笔墨之余,推门而出的他总能看到儿时熟悉的闽南骑楼、明代石牌坊和传统老字号。他注意到,来这里游玩的台胞越来越多。

漳州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台胞主要祖籍地,留存许多古厝、古桥、古街、古树、古牌坊等历史文化资源。漳州希望保护好它们,实现“五古丰登”,让前来寻根谒祖的台胞找到家乡的感觉。

黄正非出生成长的漳州老城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行其中,抬头可见红砖老厝、古典窗拱、民俗商铺,醒目的“台湾路”“香港路”地名也带着浓浓的港台味。

“很希望把这里打造成台胞认祖归宗的精神家园,和两岸文化深度交流的平台。”黄正非说。

在漳州市下辖的龙海市东园镇埭美村,276座古厝傍水而建,有的已经延绵500多年,村里的跨河古榕也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闽南第一村”“闽南周庄”。“开漳圣王”陈元光后裔陈仕进于明景泰五年(1450年)在此开基立业,后来一部分先人迁入台湾,至今村里还保存着台胞祖墓,每年都有台胞前来谒祖探亲。

在村中祠堂,管理员陈国盛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旅游接待表”。记者看到,上面有许多台胞亲手写下的到访记录:台湾高雄的陈进辉等4人、台湾云林县的邱上嘉等12人、台湾南投市陈炳颖等28人……其中陈炳颖特地在备注里写道:龙海市海澄镇陈氏第九代子孙。

两岸交流在东园镇延续。上个月,漳州乡愁馆在镇里东宝村揭牌成立,通过实物、图片、影像等方式展示清末迄今各时期的“闽南味”民俗物件。村主任高艺忠告诉记者,5月自己要到台湾去考察乡村旅游。

在东园镇南边村,台胞邓再铭向记者讲述第一次探访埭美村古民居的情景。“我骑自行车10多分钟就到了埭美村。一看到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我就对村民说,拜托你们千万要保护好这些老厝!”

2009年开始到龙海投资农业的邓再铭,和妻子、女儿在东园镇安顿下来。他说,我来自台南,特别喜欢闽南风味的建筑。“这里常有台湾甘氏宗亲过来寻根,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宗祠等古物,他们就不会过来了。”邓再铭说。

在漳州市长泰县后坊村,村部的墙上挂着农业部授予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牌匾。村支书郑宝安对村里的“古意盎然”如数家珍:这里既有千年古樟树、200多座古厝,又有中国龙人古琴文化村,此外还有古桥和古庙等。

来自台中的曾允杰10多年前携妻带子落户后坊村种植“东方美人茶”。他说,“以前台中有个眷村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保留下来,成为有名的‘彩虹村’。现在大陆越来越多村庄的价值受到重视,‘古早味’的后坊村让我们一家人都感到亲切。”

“历史文化资源镌刻着城市记忆。我们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填湖、不拆古厝,打造好‘五古丰登’。”漳州市委书记陈家东说,去年文化部正式批准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涉及漳州、厦门、泉州。我们要抓紧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漳州的历史文化,让包括台胞在内的更多人记得住乡愁。(完)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3-24漳州建成乡愁馆
  • 2015-03-20漳州下樟村奇特民俗:87岁老人坐“刀轿”祈福
  • 2015-02-09漳州古村落数量多但破坏严重 建议对古村统一命名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