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品牌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尤溪食用菌产业,升起一片“祥云”
2015-05-11 09:21:0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吴毓健 方炜杭 通讯员 张德遴)尤溪,曾是全国11个食用菌亿元县之一,但由于技术上停滞不前、生产上处于小而散的状态,缺乏整体竞争力,一度没落。

近年来,该县通过引进以全国首家全自动工厂化栽培银耳的企业——福建祥云生物科技为代表的一批龙头项目,发挥龙头引领作用,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科技化、工厂化,实现转型升级。

“如果说以前是‘星星点灯’,那么现在正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近日,尤溪县食用菌站站长杨彬接受采访时说,菇农是“星星”,龙头企业则是“月亮”。

多次考察,情定后楼村

尤溪县洋中镇后楼村,曾经以种植香菇闻名,如今因银耳而再次声名鹊起,每天3万瓶银耳从这里走向全国市场。

事情还得从2013年3月1日说起。当天,一辆小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后楼村,从车里钻出一个中年男子,他便是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祥珍。当时,他正为一个总投资3亿元的银耳生产工厂选址而到处奔波。此前,他已考察了湖北的咸宁和福州的罗源。

陈祥珍说,当初是听朋友介绍才把后楼村作为备选点,没想一到这里,就被美丽的田园风光吸引住了。此后,他先后5次来到这里考察,除了了解生态环境和民风,还详细打听相关政策。

协议不久后签订。这让后楼村乃至尤溪县食用菌产业重振旗鼓。

后楼村生产的香菇因品质好,被称为“面子菇”,属于免检产品。家家户户几乎都靠种香菇脱贫致富,鼎盛时期,年种植1500万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北方种植香菇逐渐兴起,并向南方市场发起冲击,后楼香菇开始走下坡路。

“同样的品质,我们的成本每公斤要54元, 而人家批发价才42元。”杨彬说,最低谷时,村里种植量降到每年约100万袋。

在尤溪县农业局局长林新旭看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缓慢的症结在于技术上停滞不前、生产上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只有升级,才有出路”。

重点项目链接>>>

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银耳工厂化项目,位于尤溪福建农民创业园食用菌核心区,总投资3亿元,计划建设标准厂房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2条瓶栽生产线。

该项目致力有机食用菌种植、工艺研发、生产与销售等。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1.2亿多元,去年10月10日投入试产,二期建设已启动。项目全部建成后,每日可生产银耳24万瓶,占全国产量两成以上。

2013年,省政府启动首批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尤溪县就是其中一个点。考虑到食用菌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县里决定把食用菌作为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省里扶持500万元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县里再配套500万元。

在此背景下,祥云生物科技、马诗龙生物科技、天益菌业等龙头食用菌生产企业,接连入驻。

百“菇”齐放,施展新功夫

尤溪福建农民创业园的食用菌核心区,正位于后楼村。龙头进驻,让原本只产香菇的后楼村百“菇”齐放。

得益于当地的良好生态,祥云生物科技工厂化瓶栽的银耳都是“喝矿泉水”长大。这一项目全部投产后,日产24万瓶银耳,可占全国产量的两成以上。由于走高端路线,产品深度开发,市场不成问题;

天益菌业与省农科院合作,投资5000万元,率先运用废弃松木屑生产珍稀食药两用菌——绣球菌获得成功,日产绣球菌菌包1万袋、绣球菌鲜品1.5吨,俏销北上广等地;

国家级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技术突破,让灰树花从一年出菇仅3个月到全年出菇;

……

除了丰富食用菌品种,杨彬认为,龙头企业的进驻,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了技术升级、产业整合、理念提升,这对尤溪食用菌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打造核心竞争力意义深远。

天益菌业总经理林智说,公司正与厦门一家企业合作,研发绣球菌面膜、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饼干等新产品,一方面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提前应对原有市场饱和。

陈祥珍告诉记者,祥云公司目前正在建设检测中心。建成后,全县的菇农都可把原材料送到这里检测,“相当于在原材料环节加一道安全锁,保证产品的绿色高品质”。

还有一些企业在营销上施展新功夫。如安农公司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赶圩网运营顺利,公司开发的趣养菌包、休闲香菇饼干及“老菇伯”品牌产品网上月成交共60多万元。

现在种菇,跟以往不同

龙头企业集聚,给菇农带来种植技术、管理和市场理念的冲击。

尊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盛益,已从事香菇种植30年。马诗龙生物科技公司进驻以后,他发现,现在种菇,跟以往不同。

以前,出菇环节对温度有要求,需要埋在土里,再用水浸泡降温。而马诗龙运用水帘降温技术,实现了低海拔地区香菇的全年生产。合作社与马诗龙合作,建起了25亩水帘菇房。

一开始,技术要求最高、工序最繁杂的菌包生产等环节由马诗龙负责,合作社农户只要承担日常管理和采收。慢慢掌握技术后,陈盛益承包了马诗龙公司的车间,菌包环节也由合作社完成。

最近,陈盛益还开始试验用祥云公司银耳采收后的废料种植毛木耳。

“祥云公司以棉籽壳为主种植银耳,生长周期45天左右,培养基内的营养物质还没完全被利用,可拿来种毛木耳。”陈盛益说,“如果试验成功,我们不需要为原料发愁,祥云公司也不需要为处理大量废料发愁。”

如今,尊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带动200多户社员种菇致富,去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后楼村食用菌产业的复苏,正是全县的缩影。据统计,目前,尤溪已有食用菌生产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14家,参与农户2500多户。2014年,全县种植食用菌24029.1万袋,鲜品产量10.36万吨,产值6.54亿元。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5-08平和:各环节把“脉” 为打响白芽奇兰茶品牌助力
  • 2015-03-27厦门召开全市宣传部长会议 打造文明城市创建品牌
  • 2015-03-24福建龙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助推武平茶产业发展
  • 2015-03-24台湾专家:打造农业品牌要会“招蜂引蝶”
  • 2015-03-24水产企业“大胆出海”合力打造渔业品牌
  • 2015-03-24借助魅力乡村品牌效应 永春将打造休闲农业体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