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致富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寿宁县竹管垅乡推进茶业强乡惠农战略
2015-05-11 16:04:24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云雾缭绕的竹管垅生态茶园。 曾良臻摄

阳春四月,走进寿宁县竹管垅乡,但见群山翠绿,一垄垄、一弯弯茶园呈阶梯状从山顶蜿蜒铺展至山脚,茶园里随处可见忙碌的采茶人。

“现在是春茶采摘旺季,我们平均每天可采150至200多斤,收入三四百元以上。”正在竹管垅村茶园里采茶的吴发贤、王细莲夫妇告诉笔者,一年下来,收入相当乐观。

竹管垅乡位于寿宁县东南部,茶园面积1.26万亩,人均占有茶园面积1.5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实际,把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推动扶贫开发的发力点,大力实施“以茶兴乡、强乡,以茶富农、惠农”战略,极大促进了群众增产增收。

山高雾重品质卓越

说起绿茶“凤凰舌”,竹管垅人至今还颇为自豪。1998年,竹管垅傍洋村茶农制作的绿茶“凤凰舌”,在香港国际茶叶博览会获得金奖。尽管后来因“凤凰舌”制作工艺失落而未能让这一品牌做大做强,但竹管垅茶叶的卓越品质由此可见一斑。

竹管垅乡多为亚热带丘陵山地,海拔300至700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2013年,经福建省地勘局检测,该乡土壤富含锌元素,此外,傍洋村、江岔村2000多亩土地富含硒元素。独特的气候条件、土壤特质和地理环境,使得该乡盛产的原生态茶叶不仅叶厚、味醇、耐泡,而且因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硒、锌等微量元素而畅销海内外,为莽莽群山增添了一股灵气与活力。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竹管垅就开山劈地创办了乡茶场,茶叶种植在全乡各村得到推广,该乡也由此成为全省、全市改造荒山建设茶园的一面旗帜。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福云六号”“福云七号”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更新换代,竹管垅的茶叶生产规模和产量一度跃居全县第一,并建立了全县唯一的一个茶叶交易市场。2010年,该乡还荣获福建省“产茶明星乡镇”称号。

培育龙头牵引带动位于竹管垅乡的寿宁县茗瑞茶业有限公司,原是一个家庭小作坊,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帮助下,目前已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业主柳明瑞前两年大学毕业的女儿柳芳芳也因此放弃在外打工,返乡承父业,挑起经营企业的重担。她告诉笔者,今年春茶生产以来,茶叶供不应求。

企业是架起茶农走向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实施“以茶兴乡、强乡,以茶富农、惠农”战略中,竹管垅乡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竹管垅乡关于促进茶叶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茶叶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招商引资,并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创品牌、拓市场、带农户。目前,全乡已发展茶叶加工厂16家,培育起金狮茶业、明瑞茶业、泓韵香茗等3家龙头企业,并分别注册了垅鸣香、竹源香、雾屿茗香等茶叶品牌。

竹管垅村人柳明长长年在河北石家庄开茶店。今年春茶开采后,他就返回乡里,在企业定制收购茶叶。他告诉笔者,竹管垅原生态的茶叶特质加上良好的加工制作,使得茶叶在外面很好卖,他对家乡的茶业发展充满信心。

精准帮扶促农增收

以村为中心,11条机耕路从不同方向开进茶园,路上停放着摩托车、农用运输车。今春茶叶开采以来,竹管垅江岔村群众纷纷以车代步上山进园采茶。“过去靠脚走和肩挑背扛,每天几个来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四五个小时,旺季时很多茶叶因此来不及采。”茶农吴宜科说,近年来随着道路陆续开到茶园地头,借助交通运输工具,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采茶效率,促进了收入翻番。

江岔村海拔700多米,山高雾重育香茗,茶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2012年以来,针对很多茶园离村远的情况,在县乡两级和挂钩部门的引导扶持下,村两委集中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为群众开通了上山进园的11条机耕路,提高了帮扶精准度。

近年来,竹管垅乡因村施策,有的放矢,精准帮扶,通过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引导鼓励新品种改植等举措,力促茶农增产增收。近年来,以傍洋、江岔、后洋、竹管垅、坑底林等5个村为重点,全乡已新改植白芽奇兰、金牡丹等优质茶叶新品种1200多亩。

竹管垅村茶农柳明金告诉笔者,他有茶园10多亩,既有“福云六号”等老品种,也有白芽奇兰、金牡丹、铁观音、金观音等新品种,现在不同季节都有不同品种的茶叶采摘,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收入明显增加。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持续发力,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推动全乡茶业做大做强,促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取得新突破。”乡长郭晓妍信心满满。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5-11柘荣:油茶成农民增收新宠 家家种起“致富树”
  • 2015-05-05福建泰宁:茶叶加工厂成就茶农致富梦
  • 2015-05-04麒麟瓜“种”出致富路
  • 2015-05-04林恩辉:创业致富的“领头雁”
  • 2015-04-29柘荣:合作社带领农民搭上“致富车”
  • 2015-04-29柘荣楮坪乡:搭建农民创业致富“小暖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