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南安高甲戏走出涅槃重生路
2015-05-26 09:59: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作为我省五大剧种之一的高甲戏,曾经广泛活跃在闽南一带百姓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然而,2000年以后,这个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戏曲却在它的发祥地南安“销声匿迹”了。十几年来,优秀演员出走、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不再。痛定思痛,南安市有关部门将高甲戏剧团进行企业化改制,重组后的剧团依靠“两条腿”,让——

南安高甲戏

走出涅槃重生路

 

高甲戏《铁骨丹心》

▼大幕拉开前,家丁丑角还抓紧提炼剧情。

▼演出间隙喝口水。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王帅 通讯员 黄小燕 朱晨辉 文/图)

锣鼓敲响,大幕拉开。5月15日,在南安市高甲戏剧团的戏台上,剧团企业化改制后第一台大型原创剧目——《郑成功》正在排演。老团长张芳颂在台下认真观看,不时纠正演员的唱腔和动作,力求尽善尽美。“郑成功和高甲戏是南安的两张文化名片,用高甲戏的形式来阐释郑成功,对南安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张芳颂说。

据了解,为保证剧目质量,《郑成功》剧本邀请国家一级编剧梁郁南执笔,张芳颂协助创作,历时一年,初稿创作完成,经过多次专家评审、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南安市文体新局副局长王连福告诉记者,高甲戏《郑成功》是政府向南安市高甲戏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购买的文化产品。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郑成功》将在6月的“南安·国际郑成功文化节”上首次公演。“先在南安巡演,待时机成熟之后,我们考虑明年携带《郑成功》赴台演出。”王连福说。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5-25农家书屋成“回收站” 石油化工展也拿文化的钱
  • 2015-05-21探寻闽文化的精神力量之李光地:生前报效国家 身后家训传世
  • 2015-05-21文化名片
  • 2015-05-21精神文化 后世传扬不息
  • 2015-05-19乌山文创园昨开园 既是文化创业园区又是风景区
  • 2015-05-19探访闽文化的精神力量之钱四娘:一曲传颂千年的大爱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