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可以寄托 “1998年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彭冲为我们楼题写了楼名。”钦鑫楼楼主苏肇通说,“当初我们兄弟姐妹13户认为土楼最能传承客家历史,寄托儿女乡愁,所以不建洋房建土楼。” “凡为子孙,父慈子孝……”参观时,我们发现每家每户的客厅墙上都贴着苏氏家规。苏肇通告诉我们,团结和良好的家风是他们祖先代代相传的家族精神,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丧事等,每家每户外出的人都会回来。正巧楼内有人办喜事,孩子们在楼前大坪上愉快地玩游戏,大人们或帮忙干活或迎亲接友,好不热闹。 除了这两座最具特色的土楼,我们还一一走进了大德村的目字楼、日字楼、南景楼、北兴楼、棣辉楼……这些古老的建筑是老祖宗留给大德村人的历史遗产,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而颇为遗憾的是,寻访中,我们也发现村里的土楼中有些已没了人烟,长满青苔,残旧不堪;有些则只剩几位老人留守,楼内动物粪便和生活垃圾散落各处,颇让人感到心酸。 “我们要将村里更多的古建筑保护起来,让独一无二的客家建筑和优秀的客家文化代代相传,让苏氏族人乃至客家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跨越时空的浓浓乡愁。”对此,苏北丰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