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旭涛
柏柱洋红色旅游区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是我省负有盛名的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
1934年2月,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闽东苏维埃政府。随后,中共闽东特委、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等组织先后在这里成立。从此,柏柱洋成为闽东土地革命的指挥中心。它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国南方最后一块根据地,号称“闽东的延安”。
在柏柱洋,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保存着许多较为完整的革命活动旧址,尤以斗面村为最。“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 “红军独立团部”等革命旧址均集中于该村,使斗面成为红色资源最集中的区域。
要更全面地了解“闽东延安”的历史,得去闽东苏区革命纪念馆看看。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展馆,展示了300多幅珍贵的闽东苏维埃革命斗争历史图片和资料,150多件闽东革命文物。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五百里红色苏区”的创立和建设,以及叶飞、曾志、马立峰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柏柱洋战斗、生活的史迹。
位于柏柱洋北侧,还有一处红领巾水库(下图)。它建于1958年9月,由全省少先队员捐资10万元兴建而得名。大坝的左侧建有一座八角亭,卷檐凌空,展翅欲飞,亭中彩绘当年火热的劳动场面,柱上对联铭刻时代的豪言壮语。此外,郑虎臣祠堂也位于柏柱洋境内,祠堂正门楼上书“丹心任重”,堂内柱上挂着文天祥、范光宗、张蔚然等题联。其中文天祥题联为:“作正气人都为名教肩任,到成人处总缘大义认真”,可见其赤血丹心。
如今,福安市高度重视来之不易的文化资源,编制完成《柏柱洋红色旅游区建设方案》,计划投入1亿元,将柏柱洋打造成融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旅游开发为一体的“柏柱洋红色文化旅游休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