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旅游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蕉城区贵村:水韵故居的“画龙点睛”
2015-06-16 16:39: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贵村

街巷

溪边水车

古码头

东南网5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颜凑 郑雨桐 文/图) 宁德蕉城区九都镇贵村原名“归村”。相传在隋唐时期就有人在此定居,元末明初时,由于交通原因,方圆的36个村落合并为一村,故名“归”。

从蕉城城区出发,一路上枇杷成林、茶园遍地,约半小时到达贵村。村内平原广阔,溪流穿村而过,两岸古树成荫,古建筑古民居成片分布。

A 古民居里“门道”多

古时候,贵村的建筑布局有“七墩、八穴、三朝北”之说,指的是东南西北布局规则的七个土墩、八个自然形成的湖、三条逆霍童溪方向的小溪。上个世纪,“七墩、八穴”全部被挖平填平。现在,村中70多座古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贵村古民居是连片的街区,现代建筑掺杂不多,游人一进入,会有种回到明清时期的感觉。街上土墙、砖墙并列。街区内有众多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高高耸立的深宅大院,清嘉庆兵部侍郎、福建省巡抚黄瑞的老宅隐居其间。而大宅院的对门,往往是门庭简朴、土墙低矮的民宅。“在这里,有钱人住青砖房,普通人住土夯屋。大家都相处和谐。”九都镇干部王和忠说。明清时期,住在这里的人已经不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座黄氏老宅。这是典型的闽东古建筑,占地七八百平方米,以天井为中心布局,梁托、门窗等木雕饰品俯仰皆是,精美绝伦。据黄氏后人黄其昌介绍,200多年前,他的祖先从相邻的赤溪镇搬迁到此,做了茶叶生意,发家后就建了这座大院。现在,黄氏人丁兴旺,这座祖宅由100多人共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老宅中众多的门。大大小小几十座门,都有其“门道”。

老宅的院门像是一个牌坊,与土墙相连,用于防土匪;进门走过院子,来到房子的大门,门内一堵风水屏。屏上还有一扇对开的门,王和忠介绍,这扇门只有在尊贵客人到来或遇到婚嫁喜事才会开。

屏风墙背后是天井,天井后面是厅堂。“古代的妇女过了天井,就往跑马道走了。”王和忠说,妇女要走过左右两侧的拱门,过了拱门就是跑马道,要去后庭,得往跑马道走。男子到后庭,则可以穿过厅堂,但厅堂背后却排列着四扇门。“左右对着的两扇是‘腰门’,平时进出用;另两扇是‘斗门’,平时不开,家里有人过世时,抬棺时会经过这两扇门。”王和忠说。

古街区中的宅门上,许多写着“选魁”“春风及第”“耕读传家”等字匾,宅内外楹联字画相映成趣,书法美不胜收。据介绍,贵村人重视耕读文化,史上曾出过进士1人、贡生5人、秀才50多人,其中武秀才有11人。

B 古渡口上水韵浓

水,是这个古村的韵之所在。贵村沿霍童溪分布,霍童溪是福建“五江三溪”之一,沿途经过独特的峡谷、丘陵、冲积平原等地貌,造就了九曲十八弯二十七滩的美景,故有“百里画廊”霍童溪之称,而贵村古渡口,就是“画廊”上重要一景。

古渡口建于元朝末年,由大小均匀的鹅卵石铺砌而成。江边的一片古树群,有榕树、樟树、松树、枫树,树龄100年至500年不等,为渡口带来了整片的林荫。古树群保护了贵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松鼠、白鹭、锦鸡等在此繁衍栖息。偶一抬头,便能看到松鼠在树间飞蹿。

“贵村原来是周边区域的交通要塞。上游地区运木头下来,船夫到渡口后,会上岸到村里稍作休整,再将木头流放到下游贩卖,而下游的货物也会在码头中转。因此这里成为贵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口。”王和忠说。

历经几百年的雨水侵蚀,古渡口的鹅卵石表面整洁光滑。这里成了知名的景点,河上的船只依然来往频繁。游客和村民们乘着乌篷船往来于两岸,今天的古渡口虽不像当年那样货物繁忙,却也是人气鼎盛。

从渡口上岸,便能看到文昌阁。贵村文昌阁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楼高有二层,其工艺古朴典雅,阁内有众多壁画,代表着霍童溪流域源远流长的耕读文化。它与周边的码头、古厝、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愈显其静谧雅致。

与霍童溪平行的鲤鱼湖是村内奇观。它由山涧汇聚而成,湖面如镜,四周景色宜人。霍童溪流域北高南低,但鲤鱼湖则是由南向北流入霍童溪,是难得一见的朝北水。传说,龙王三女青青,在清明时节到此定居,后每到清明时节,就有成群结队的鲤鱼随着溪水涨潮进入此湖,鲤鱼湖由此得名。

C 现代人的“画龙点睛”

贵村的水韵故居,经过现代人的稍加修饰和完善,如画龙点睛一般,古的留下了韵味,新景也朝气蓬勃,美不胜收。

与古渡口一江之隔,是贵村的山地。贵村人在对岸种上了一大片枇杷林,游客和村民前往采摘,古渡口又恢复了人来人往的景象。和元朝时候一样,这里不但是货物中转的码头,也成了交易的场所。“最近枇杷熟了,我每天都到对岸采摘,再坐船运回来。”从船上下来,背着两筐枇杷的曹阿姨就在码头叫卖,“小的4元一斤,大的10元,比外面便宜。”不一会儿,一整筐枇杷就被一群游客买走。曹阿姨说,贵村的枇杷清甜没有渣,现在村里游客多,果农们下了船就开卖,经常在码头上,枇杷就卖完了。

沿着溪边新建的鹅卵石步道和古朴的亲水慢道而上,一路上在茶饮观榕区域小憩,在木质大水车旁停留合影,在知青林、石岸景观中穿梭,新景也如此惬意。

受益于霍童溪流域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贵村村民不但种植的茶叶、枇杷享誉周边,村民自发种植的荷花也别具特色。村里引导村民集中种植,规模达到了30亩,去年又投入资金在这30亩荷花池上建设木栈道,形成夏初赏花、夏末采籽的农家乐园。花开时节,游人踏上木栈道,隐于荷花林,仿佛游走于水墨画间。

贵村处处是景,旧景吸引人来,新景把人留住。游客在旧景上体验,在新景上休闲。一来二去,受益的是贵村的村民。九都镇干部告诉记者,贵村休闲旅游景区预计每年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也给当地群众提供了许多就近就业的机会。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