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7日电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消息,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售粮便利、储存安全、物流通畅、供给稳定、应急高效、质量安全、调控有力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第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记者就《规划》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 以下为采访答问全文: 记者:请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 答: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保证粮食收储供应、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军需民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长期薄弱和落后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收储供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粮食收储仓容能力严重不足、物流通道不畅、应急供应能力薄弱、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粮情监测预警滞后、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等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凸显,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保障粮食供应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们自己身上;粮食仓储不足,可加大建设力度,做为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李克强总理指出,搞“粮安工程”很有必要,守住耕地红线,夯实农业基础,加强流通设施,保障粮食安全,是我们的基础性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保障;“粮安工程”要统一布局、统筹安排。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大力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底线,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确保不发生粮食供应脱销断档,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粮食局就“粮安工程”建设问题,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开展“粮安工程”建设规划起草编制工作。《规划》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中央粮食企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各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报经国务院同意,《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并对外发布。 《规划》提出了今后我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确定“粮安工程”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粮油仓储设施、打通粮食物流通道、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等方面,目的是全面提升粮食收储和供应保障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粮安工程”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守底线”工程,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