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宗祠深深听乡愁
2015-06-18 09:14:4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李氏宗祠前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它们无声诉说着先人的奋进与辉煌。

阳光下的蝉林祠记载着余家出了一位状元郎的故事,也见证了家族的荣誉与庄严。

拟写族谱,聆听祖训。

东南网6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辉 通讯员 李韩城 吴涧 )

宗族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生生不息的丰厚土壤。古代的村落,生活着一个姓或者几个姓的家族,为了祭祀、为了延续,各姓都建有祭祀先祖的家庙。这家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宗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县杉洋镇,被文化考古学者誉为“宗祠之乡”。这里,或于阔野,或于山间,或于古道,坐落着李氏、余氏、林氏、谢氏、彭氏五大宗祠,均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保存完好。对今人来说,它们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而且是缅怀先祖、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载体。

春夏之交,记者披着一身绵绵细雨,来这里走访、寻觅先人遗迹,倾听声声乡愁。

李氏凤林祠独自坐落于远离杉洋镇区的凤林山下。凤乃百鸟之王,而杉洋李家,竟然有着皇家血统,入闽肇基始祖李诲更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入闽之前,他除了有大唐帝胄的身份外,还是开成二年的状元。从宋至清,凤林祠李氏后裔中涌现过丞相、尚书、郎中、驸马、提刑官等清官廉吏60多名。

余氏蝉林祠可称文魁。因为,余家出了个状元——余复。蝉林祠始建于宋景德四年(1007年),祠前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是蝉林祠世代簪缨、人才蔚起的见证。

林氏联珠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充满着豪迈的英雄气。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攻陷了浙江的定海、宁波,直指余姚。时任司狱小吏的杉洋人林朝聘在提督、知府逃跑的紧要关头,临危受命,挺身而出,率领余姚军民顽强抵抗,智勇退敌。道光二十一年,林朝聘再次率众抗击英军进犯。因劳累过度,于38岁壮年赍志以殁。道光帝拨专款,于此处为林朝聘建家庙并修墓,予以褒扬。这家庙,就是联珠祠……

在“宗祠之乡”杉洋,我们感受到丰厚的乡土文化和直观的宗族文化。一个个家族得以传扬的文化精髓,一代代后人得以慎终追远的乡愁,尽在这一座座老祠中了。

除署名外,本题图文作者均为本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李韩城 吴涧

[1] [2] [3] [...] [5]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6-17闽西古村落古民居摄影联展在龙岩开展 意在唤醒“乡愁”
  • 2015-06-15“记住乡愁”三明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写生作品展侧记
  • 2015-06-12"忘不了的乡愁——福州古村落古民居摄影展"13日开展
  • 2015-06-04大德:有土楼,更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