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条件有所提升教师结构稳定性需改善 在厦门,偏远的教学点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明显,而一般的农村中心校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在近年来则有显著提升。 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的洪菲菲老师就有感于学校的变化。1999年从厦门师范学校毕业的她被分配到学校的前身灌口中心小学。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学校周围的工业发展起来,房产楼盘也不断开发,学校的生源从当时的800多人增加到目前在校生达2100多人。学校占地约59亩,教学楼、运动馆、操场等都按照“标配”配套整齐。2006年,集美区还实行教育资源高位嫁接,灌口中心小学实现与厦门实验小学的嫁接,让这所农村学校摇身一变成为了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其实,在我心里农村教师和城里教师的区别已经渐渐模糊了,”洪菲菲说,学校的各种硬件都是标准化建设,该有的设备都配齐了,在师资上,一改以前农村师资单薄的印象,也形成了一支可靠的梯队。目前学校这支90人的在编教师队伍中,副高级职称的老师就有9名,更是有一批省级、厦门市级学科带头人,师资有所保障。 今年11月,洪菲菲将代表福建省到黄山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比赛,此前她代表厦门市参加省赛时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佳绩。 “如果放在以前,这样的机会恐怕很难落到我们农村教师的头上,”洪菲菲说,而现在,在教师培训成长、交流学习、职称评聘、待遇保障等方面,农村教师都享有比较公平、平等的待遇了。“只要教师有心学习,我们都可以和市区的学校教师一样,参加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等培训,”洪菲菲说,在职称评聘上,农村教师甚至享有一些倾斜照顾,比如发表论文只需刊登在区级汇编刊物上,而城里的教师可能就要发表在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刊物上,更为严格。 得益于厦门教师交流的政策,每年“城里”都有一批教师要到农村校进行支教、交流,洪菲菲所在的灌口中心小学成为实小分校后,每年两个学校间互派教师、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交流更成为“家常便饭”,洪菲菲说,老师们都不愁没有学习提升的机会,“出去看看”变得更加便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