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致富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17年“绿色梦”荒山变成“花果山”
2015-07-09 15:51:46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一次虫害后的感悟

每次从山上回来,刘茂由等4人便一边翻看农技书籍,一边查阅资料。

时间一晃过了5年,来到了2003年。尽管刘茂由等4人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杨梅园里,可由于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果树还是发生了虫害。

“我们种的2000株东魁杨梅,遇到了杨梅枯枝病的困扰。”忆起当时杨梅发生病虫害时的情景,刘茂由说,眼看着一片片叶子失去光泽,褪绿,树冠下部的部分叶片变褐脱落,焦急万分。

发现问题后,刘茂由便带着刘自力来到浙江“寻医问药”。最后,农技专家通过确认刘茂由杨梅树的病因是杨梅枯枝病,病原菌是拟盘多毛孢菌。紧接着,农技专家为杨梅树病菌防治找对策。

经过实验室和田间的多点多次试验,农技专家最终采用“集成防治技术”,于2003年帮助刘茂由等4人的杨梅树冶好了病。

经过这件事,刘茂由等4人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他们多次主动前往浙江仙居、漳州龙海等地学习取经。不仅如此,还专门从漳州龙海聘请农技专家,为自家果园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寒来暑往,刘茂由等4人通过不断积累种植杨梅的经验,杨梅树长势越来越好,生产的杨梅个大、味鲜、汁多,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随着试种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种植杨梅的队伍中。现在全村人均收入可达13000元。”刘茂由说,如今苏阳村已是福安最大的杨梅基地。

2010年,刘茂由等人所种植的杨梅还获得了“全国十大精品杨梅”称号。

一条致富路的延伸

因种植水平一流,今年3月份,刘茂由的杨梅园还被评为福建省标准杨梅园。

福安市各级农业部门还不时对杨梅种植进行技术指导,使得种植技术不断提高。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刘茂由还让杨梅“住进了”大棚里。

“这样不仅可以为杨梅树遮风挡雨,还可以抵挡虫子的入侵。”刘茂由说,大棚里的所有杨梅树,采用生态诱虫和生态除草法,坚持不打农药,让所有杨梅真正做到有机生态。

“去年,福安二中老师张发坤还带来几位学生,来到我的大棚内开展伞棚杨梅种植优势的实验与研究,最后通过试验得出调节温、湿度可调节杨梅的糖酸度。”刘茂由说。

由于大棚的温室效益,生长在“屋子”里的东魁杨梅成熟期较一般的杨梅早,早熟的东魁杨梅量少,再加上透明薄膜的保护作用,少受虫子侵害,让这些东魁杨梅价格也随之升高。

依托当地资源,赛岐镇苏阳村水果产业蓬勃发展。该村利用平原地,种植葡萄、蔬菜;利用山坡地,发展东魁杨梅、水蜜桃、龙眼、枇杷、橄榄等经济作物。目前,全村各类水果达20多种,面积突破万亩,其中巨峰葡萄2000多亩、东魁杨梅3000亩,是福安种植面积最大的杨梅基地。

为做大做强杨梅产业,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之路,苏阳村先后注册了“苏杨红”、“苏阳红”、“屏峰山”商标,并连续举办两届杨梅采摘节,扩大了苏阳杨梅品牌影响力;还成立村杨梅协会、农业服务中心。多次邀请专家进村开班授课,提高果农科学种植水平,并引导果农在茶园中套种、新种杨梅,今年以来全村还新增种植面积1000多亩。同时,苏阳村还着手引入农业加工企业、联合种植大户,做足杨梅保鲜、深加工文章,延伸产业链。(记者 杨洋/文 徐烽/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7-09漳州高坑村:市场之手“扫”出美丽乡村
  • 2015-07-08全省首个乡村级“方志书屋”在福安落成
  • 2015-07-06蕉城魅力乡村游受青睐
  • 2015-07-06华安官畲村加快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 2015-07-02建瓯乡村大舞台 群众乐开怀
  • 2015-07-01永定: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