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文化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古老铁枝的现代传承保护之惑:珍贵技艺后继无人
2015-07-14 16:06:01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双溪元宵灯会表演项目——舞龙。

铁枝表演节目《郑成功》。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屏南县双溪千年古镇宽敞的街巷往往变得水泄不通,来自四乡八里的群众纷涌而至,大家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双溪元宵灯会,更有那闻名遐迩的双溪铁枝表演,聆听那来自远古的鼓亭音乐。

2007年,双溪元宵灯会、双溪铁枝表演技艺上榜第二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屏南双溪元宵灯会传统活动项目之一的双溪铁枝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闻名遐迩的双溪铁枝在城镇化的冲击下,也存在着传承、保护难题。

铁枝是双溪元宵灯会重头戏

“双溪古镇发祥于五代后梁,兴建于北宋,鼎盛于清朝道光年间,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先后摘得福建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传统村落这些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谈及古镇历史,陆修干满脸的自豪。

“双溪元宵灯会能以地方节俗性的综合表演技艺形式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属不易。而作为元宵灯会传统活动项目之一的双溪铁枝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更为难得。”屏南县文体新局副局长、宁德市民俗专家陆则起说。

陆则起,土生土长的双溪人,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传承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对非遗情有独钟,对双溪元宵灯会和双溪铁枝更是了然于心。“小时候,在铁枝上演‘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扮过唐僧。”他对此记忆犹新。

“要说双溪铁枝,先得说双溪元宵灯会。”陆则起说,双溪元宵灯会起源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北宋年间双溪就有民俗巡游活动,最早的香亭迎神、火龙祀福、靖姑斩蛇、城隍巡游等活动,逐步发展成多彩多姿的民俗闹元宵活动。在双溪元宵灯会上,不仅能看到制作精美的花灯,还有铁枝表演、舞香火龙、舞狮子、踩高跷这些民间绝活,还能聆听到来自宋朝的鼓亭古乐。“这简直就是来自远古的‘综艺大观’节目。”陆则起叹道。

而双溪铁枝作为双溪灯会的主要传统活动项目之一,它集戏剧与杂技为一体,并融木艺、铁艺、画艺、扎艺、布艺等于一身,它本身就是一项民间表演艺术精品,又承载着其特有的历史、科学及文化价值。

据介绍,铁枝即“搬铁枝”,又称“台阁”,源于清代,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霞浦、蕉城、周宁等地。传统的搬铁枝是将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进行搬行的一种民间节俗表演艺术。由于是流动表演,限于支架的承受力,所以演员均系儿童。每架铁枝高2~3米,上面可容纳演员5~7人。铁枝吸收了民间文艺、传统戏剧、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形成独特的表演特色。

传承路上遇到重重阻碍

“看一种民间技艺,不能简单看本身的传承和艺术形态,而一定要放在一个载体中去审视。”陆则起说,艺术形成是文化融合的过程,如果单单靠一族一姓,文化形式就很单一,如薛家的鼓亭音乐。

艺术在民间,也是不断融合不断创新过程,也是历经磨难的过程。由于历史原因,双溪元宵灯会一度停办了很长的时间,直到1983年,双溪铁枝才重新亮相,展现风采。

“然而获得新生的铁枝技艺的发展不尽人意。”陆则起说,用现代元素来布置台阁,让双溪铁枝“传统味”淡了。

在灯光表现上,传统是用蜡烛或煤油灯,而现在用LED灯、白炽灯;多层次装扮演员是铁枝的核心和灵魂,现在却弱化了,过去最多有五层,总层高超过一个楼层,而现在出于安全等方面考虑,顶多布置三层;台阁本来是用人工抬的,现在用小车拉,那更像是彩车。但是,陆则起并非对现代手法持完全否定态度,他认为在多层装扮演员方面,用现代手法布置后应该比过去更多、更高、更美。

除了铁枝,双溪元宵灯会上的每种技艺传承都出现了“问题”。如鼓亭音乐,自传承人过世后,就没有了后续传承人;又如传统组织形态弱化了,过去是民间比赛形式,东西南北四个城区的四个“连队”暗地里较劲,看哪个“连队”铁枝做得好、狮舞得精彩、花灯做得漂亮,而现在却要花钱请人做花灯、请人舞狮、请腰鼓队。

此外,由于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元宵灯会恰恰需要青壮年参与,因此现在的参演者大多是五六十岁老人,缺乏年轻活力。

陆则起说:“民俗文化活动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内心本源的需求。”

各方如何破解抢救难题?

“双溪元宵灯会和铁枝作为传统的民俗性活动,全社会都应要保护它的文化生态,尊重民间信仰。”陆则起说。

那么,如何寻找到出路呢?“对艺术的保护,一想到就是用钱解决,那是错误的。”陆则起说,要把参与民俗活动的人聚在一起,这才是最重要的;把艺术形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艺术表演,比如鼓亭音乐就可以结合旅游镇项目开发进行创新、表演;可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比如双溪狮、香龙、铁枝这些产品,售卖给游客,同时也让老艺人可以发挥余热。

陆则起认为艺术市场化可行,但不能忘记保护民俗活动这个原始初衷。

此外,陆则起还建议由政府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加大民众对民俗文化的参与度、认识度,进一步挖掘双溪端午节走廊桥和中秋拜月等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涵。

“目前,政府正着手做这样的事。”双溪镇纪委书记林世增表示,正在实施的双溪旅游镇项目,总投资8亿多元,将切出6000多万元,用于古镇保护开发,恢复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

而热衷于保护“非遗”人士也在积极努力中。陆修干说:“北京乡贤陆正耀答应捐资百万修复文庙,目前需要政府方面帮助规划。另外,大家还着手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已开了一次筹备会了。”

在走访中,许多双溪籍的非遗传承人都说出了他们的肺腑之声。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92岁的县级非遗传承人宋江佑多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

“铁枝、花灯这些都是大家的共同文化遗产,我会努力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76岁的徐修仁一直恪持着这个信念。(张尚瑶 张川闽)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7-14宁德市今后3年每年建设百个美丽乡村
  • 2015-07-13乡村旅游,蹒跚中生长
  • 2015-07-09漳州高坑村:市场之手“扫”出美丽乡村
  • 2015-07-08全省首个乡村级“方志书屋”在福安落成
  • 2015-07-06蕉城魅力乡村游受青睐
  • 2015-07-06华安官畲村加快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