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5日讯(福建日报 吴喜达)日前,获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项目,落地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溪头村。 垃圾分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早在2007年,环保志愿者就在福州的一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但效果不理想。后来在环保志愿者组织持续不懈地推动下,城区垃圾分类处置才有所突破。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垃圾也日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环保志愿者们又开始了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之路。 “农村垃圾处理千百年来都是随意而为,管理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但我们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郑棣健说。 垃圾回收处理站全天候服务 6月26日,处在溪头村中心位置全新的农村垃圾回收处理站,开始实施全天候的服务。 “由村两委和当地环保志愿者共同承担日常的农村垃圾回收及资源化、无害化工作。这几天,不少村民将田间地头的废弃农药瓶罐与分类后的废弃塑料瓶、玻璃瓶、纸皮等,交由垃圾回收站处理。”回收站工作人员陈孙寿说道。 据介绍,根据农村社区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项目的顶层规划,溪头村每家都建设一个化粪池,全村划分三个区域,将人粪尿通过总管道集中统一排入到下游大的化粪池,污水和粪便在池内进行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再溢流进入农田。“这样,可以提高粪便的肥效,控制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极大地提高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周宁分会相关负责人说。 与村民不断沟通形成共识 5月10日,环保达人柯文沣与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专家夏智汛、麦子等人,专程到溪头村指导垃圾分类工作,并在溪头村所在的七步镇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 6月1日,郑棣健又带领专家前往实地察看,了解情况,随后常与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周宁分会联系沟通,形成共识。 在前期对村民进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意愿度调查、开展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召开各种大小座谈会、广泛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而今又在溪头村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栏、垃圾回收处理站、垃圾分类办公室,配置了垃圾分类管理员,由村主干、垃圾分类管理员、环保志愿者挨家挨户分发垃圾袋,鼓励村民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日常用品。 郑棣健表示,农村必须发展满足当地需求的垃圾分类处理方式,目前多地均在推行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探索周宁的垃圾分类样本可为之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