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福鼎巽城:繁华落尽见真淳
2015-07-16 16:34:37 谢海潮 雷顺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洪元惠 我来说两句
精美木雕
施仁泰故居
巽城渡
茶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何氏宗祠山墙上斑斑弹洞还历历可数。

东南网7月1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谢海潮 通讯员 雷顺号 文/图)在台风天阴霾的压迫下,夹在水泥房之间的陈氏三房大厝,那三间五楼八字式门楼愈显巍巍然,给了漫不经心的游人惊鸿一瞥,听说上面的泥塑彩绘耗工三年,惜今已荡然无存。

漫步福鼎市店下镇的巽城村,这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地处福鼎市区东南方,村名由卦意而来。三面高山屏立,东面临海,村落就位于出海口盆地内,巽溪由西向东穿村而过,往东北注入沙埕港。

行走福宁古道

眼前的巽城渡稀松平常,陡而窄的乱石阶连着堤岸。今年59岁的林廷畅说,巽城渡又称海尾渡,地处巽溪入海处北侧、沙埕港内港西岸,东面的长屿岛为其天然屏障,常年风平浪静。

旧时,许多闽浙贸易的小宗货物从巽城渡上埠下海,这里曾是沙埕港内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福宁古道最主要节点之一。福鼎人去福宁府,多由桐山(福鼎城关)出发,经水路横跨沙埕港内港,至巽城渡登陆,经巽城村,过巽城石桥,逛到秦屿,越境即达霞浦。

村内还存有四角长方形的海尾路亭,建于清代的白马明王青石龛亭,树龄200多年的细叶榕……有清一代,乡族殷户持续捐资修路建桥,维护了这段古道的畅通。民国以来,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古道逐渐荒废,但迟至福宁高速开通之前,仍有数艘客货船往返停靠巽城渡。

明代建巽城堡,设巽城渡。村西面彭家山坡残存的古炮台,是抗倭的海防见证。清康熙年后,陈、林、何、施等姓陆续迁入,并以茶叶、制饼、航运等为主业,巽城逐渐成为福鼎五大茶叶集散地之一。

因经商发家的不乏其人,以何姓为例,据其宗谱记载:因巽城“上通北浙,下属南闽,系要害之区,为行旅往来必由之路”,自开基祖始,何氏族人多处开埠,承揽包括巽城渡在内的渡船航运,世代以此为业,还建起了小型造船厂。至今,巽城人还留有造船技艺。

原以块石、卵石铺就的海尾路长约700米,这是巽城渡到巽城街的唯一道路,往昔也是商贾登陆后行往福州的始发路段。巽城街以城明路及其延伸段茶厂路为主干,在民国时期因巽城升设乡镇而盛极一时。

林廷畅在上世纪当过12年的村支书,还记得巽城在计划经济年代的风光,有过供销社、茶叶站、水产站、财政所等13个公家。村级一般设卫生所,而巽城高配卫生院,这在全国并不多见。有高岭土和铁矿,曾办起砖厂和铁厂。

[1] [2]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7-06福鼎:院校挂钩扶贫村 帮助解决饮水难题
  • 2015-06-10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深入福鼎沙埕
    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 2015-05-18福鼎开展幸福福鼎“黄手环”公益活动
  • 2015-05-14想看烂漫油桐花花海? 请到福鼎透埕村
  • 2015-05-14福鼎:法官“四入村居”助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