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队员参观海门村第一个成立的村部办公区 东南网8月1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近日,福建农林大学“说•三十年村变”大学生社会实践队走进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海门村,感受古城海洋文化,从建筑变迁中读出海门村三十年变化。 “‘海门深处’有人家”。正是这“海门深处”的景点,让这座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城为人们所知。实践队队员沿着古城外的石砌城墙,一路探访小渔村之变。 村部的第一次落户 海门村的第一个村部便建在崇武古城内。走进城内,巷道如自由流水般四通八达,随意转个弯就是新的场景。左边是明末清初的建筑,右边是民国建筑,再往前便是解放后建筑……虽然各个年代的建筑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在古城之内组合起来,却是恰到好处。 偶有几户的门敞开着,门口围坐着几个农妇,摘菜聊天。海门村的第一个村部就是在这样一个惬意的环境中建立起来。在一个倒了半边墙的四合院内,三间独房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的办公场所,斑驳的墙上还能隐约辨认出“农业学大寨”等口号。 据总辅导员张赞平介绍,当时办公条件艰苦,是和该四合院主人租了三间房将就着办公,一个将就就是20多年。当时,还是村内文统的他做着村内基本统计工作,也因小渔村主要是从事渔业,工作也轻松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