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时节,瓜果飘香,在福建南平市,许多农民将“互联网+”运用于农产品种植、销售、流转等环节,助力农业生产提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产销两旺。如今,南平市的农业“互联网+”发展已初具模样,并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下持续前进。
农副产品电商生意红火
解答客户咨询、接单、包装、发货……眼下正是竹制品的销售旺季,在政和电子商务产业园,竹海炭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新型竹炭净化产品、竹炭制品、竹炭工艺品等,近两年,借着电子商务的东风红火了一把。据公司研发生产部门负责人胡铨介绍,去年该公司在电商平台的营业收入达1100万元,占据了总营收的大半江山,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通过电商平台,不仅提升了商标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这种销售模式使产品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和研发新产品。”胡铨说。
同样位于政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内的竹制品企业,还有大山竹木有限公司、华艺竹木业制品有限公司、祥福茶具公司等。作为福建规模最大的竹具产品加工基地,政和县有各类竹子加工企业200多家,竹具工艺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在过去,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政和县的竹制品产业没有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互联网及电商的普及,让政和县政府与当地竹制品加工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形成聚合效应,推动电商快速发展,2014年2月,政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应运而生。同时,政府还积极扶持当地成立竹木制品电子商务协会、农产品网商协会、政和县创新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等电商服务组织,助推当地茶竹制品等特产走向网络销售。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销售农副产品,政和电商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政和县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公司已有77家,个人网店1950家,电商从业人员约3000人,销售产品也从以竹木制品为主,扩展到手表、化妆品等领域。去年,该县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3亿元,成为中国淘宝天猫网购金额增长最快的25个县之一。
在南平市,除了政和县,目前武夷山、松溪、邵武也分别建立起了武夷绿色食品电商园、紫阳古城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邵武产业带。此外,南平还发展出了武夷山景润、南平网尚商城、建行善融、今日特价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中国特色武夷馆”、“武夷513网”、“搜搜茶网”、“茶城网”等电商平台也日渐成熟,让更多优质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往世界各地。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入驻正统网的电子商务企业达104家,年内实现电商销售71.3亿元。
农业“互联网+”持续推进
在现有基础上,南平市仍在持续探索、推进“互联网+”在各个县(市)的运用,助力地方农业转型发展。
作为福建农业大市,建瓯素有“笋市茶乡”、“竹海粮仓”之称,木竹、茶果、畜禽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粮食、蔬菜、食用菌、锥栗等13个重点农产品优势明显。同时,它也是福建农副产品大型集散地之一,闽北80%的农副产品经过建瓯流转。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75亿元,农业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为助推建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今年6月,福建海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南平分公司、福建省农科院举行了建瓯市农产品产业信息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拟共同搭建“海绿农商城”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展示、推介、销售优质农产品。建瓯市副市长傅晓雄表示:“此次三方实现战略合作,采取‘互联网+’企业信息思维进行创新,引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产品溯源、农村信息服务、智慧型设施农业、农产品现代物流服务新兴技术,为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现货及电子商务交易集散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将加快建瓯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从目前来看,南平“互联网+农业”发展已初具模样,但总体还处于小、散状态。对此,南平市市长林宝金表示,接下来要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南平重点发展的“5+3”产业和现代农业,把优势不断放大,把劣势持续缩小,努力促进电子商务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互联网+农业”的提速发展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近年来,中国电信南平分公司积极发挥自身在宽带网络及其他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优势,持续实施农村宽带网络建设和提速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提供基础网络保障,全面助力闽北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