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公益> 扶贫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福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见闻:店下三佛塔以企带村活力足
2015-09-01 17:46:1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三佛塔村文体活动中心

章峰村新村面貌

8月20日,走进福鼎市店下镇三佛塔村,记者看到的是田野大棚林立,村中风景怡人。这个新兴的宁德市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在脱贫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基础薄弱,产业不兴。三佛塔村是革命老区村,全村拥有2500多人口,素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组合单一。在进行扶贫开发之前,该村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传统、增收渠道狭窄,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2013年,该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村财收入更是常年为零。

对策精准,产业扶贫显成效。对于三佛塔村而言,立足特色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但缺技术、缺人才、缺市场、缺资金、缺项目等“五缺”问题却成为了一大屏障。2014年初,三佛塔村被列为市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开始逐步推进、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归结出“滴入式”、“造血式”、“杠杆式”、“堡垒式”、“结对式”等多样化的扶贫方式,激活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多角度助推全村快步发展。

村企合作,互利共赢。这一年来,借助店下镇千亩高优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三佛塔新引进恒润农业基地拓展区、康禾植保设施农业基地、京盛源黑木耳栽培基地、东溪苗木培植基地以及绿意浓茶叶加工厂等五个产业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使产业结构逐步由单一的传统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和综合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该村流转了680多亩土地用于大棚西红柿的栽培。许多村民化“农”为“工”,收着租金、拿着工钱,增收显著。

“我这样的老头子一个月也能挣个两三千元,日子能不好过吗?”69岁的村民章学祥倚坐在门前,笑呵呵地说。2014年,章学祥流转了自家的3.6亩地给恒润农业企业,并成为该企业的一名工人。他说,七八个月给企业打工,剩余的几个月采些茶叶,贴补收入,一年到头过得算是轻松,但收入翻了一倍。此外,章学祥还是三佛塔村实施造福工程的受益者,因老房子成了危旧房,村里将其列为帮扶对象,盖起了三层半的砖瓦房。

多家企业共带动三佛塔村就地转产就业229户、350人,人均增加收入1560元。此外,作为曾经的空壳村,该村积极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承租、集体资产发包等形式,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2014年,实现村财收入从零到8万元,有效促进了村级组织的整体良性运转。

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除了以产业促脱贫,增加村民收入,这一年的整村推进过程中,三佛塔村通过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庄环境有了大提升。拓宽村道、修建文体中心、修建休闲场所、安装路灯、修缮五保幸福园、建设安全饮水工程……一点一滴的投入汇集而成的是如今换了新颜、充满活力的三佛塔。

管阳章峰

山村蜕变年年新

福鼎市管阳镇章峰村,曾是省级扶贫重点村,亦是福建省第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对象之一。该村历经十年的扶持发展,已然蜕去了贫困外衣。

8月21日,沿着近10公里长、3.5米宽的盘山公路,记者走进了章峰村。这一个颇有“世外桃源”之风的深山村落,有着让人眼前一亮的整洁村舍、宽阔村道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安居群山之间,在如今看来是有些远离尘嚣的惬意,但在路不通、水难喝的贫穷时期,这样的困守是数代村民迫切打破的窘境。

“以前出门都是走山路,弯弯曲曲的,到管阳镇上得走两三个小时。后来有了机耕路,通了柴三轮,稍微方便一些。再后来就建了现在的水泥路,大家才真觉得日子好过了。”村民李承溅说起通村之路的变迁,尤为感慨。现年46岁的李承溅经营着村里的第一家茶厂已将近20年。据他介绍,村里不通车时,制了些半成品茶叶得靠肩挑,走到管阳镇或者点头镇去贩卖;1998年,通了机耕路之后,他进了些设备,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到了2007年,原来的机耕路拓宽硬化了,货车可以来去,这些茶叶销量也进一步增长。随着一“路”变迁,李承溅的生意也更加红火。2014年,他的茶厂年产量达200多吨。

夯实基础,聚集人气。盖了新房、买了新车,发家致富后的李承溅依然和家人居住在村里。他说,村里环境比从前美、生活比从前好,住着舒服、踏实。如今,章峰村的人口约为900人,大多居住在中心村。2003年以来,依托福建省交通厅为主的结对帮扶和福鼎市委、市政府扶贫措施的落实,通过新村建设、造福工程等项目引导,章峰村偏远自然村、地质灾害点的村民大多搬到了中心村,住进了新房。原有的11个自然村也减少到现在的2个。人气聚集,为进一步助推该村的扶贫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改村容,兴产业,整村推进民风新。“那4年的扶贫工作开了好头,是我们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章峰村支部书记李永升介绍说,章峰村历来受交通、地形限制,发展缓慢,村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才1500多元。后来,省交通厅与村里结了对子,并委派了第一书记驻村协助开展帮扶工作,章峰村才真正开始变了。

修整道路,拓宽并硬化通村的13公里道路,方便生产生活;改造茶园,提高生产效益;新建学校,建起一所可容纳近百人的“交通希望小学”,彻底解决章峰无校舍的难题;筹建新村,让80多户村民住进新房;实施自来水工程,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增设电视前端设备,架设移动信号塔,丰富村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增加信息获取渠道;创造村财收入,让村集体开展活动,有钱可谋划……从2003年至2007年,各帮扶单位先后投入480多万元,通过办一桩桩实事给章峰村注入了一股能量,使之焕发生机。“每一件事都实实在在让村民受益了。不仅村民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村集体收入也破了‘零’,每年都有5万多元,不再当‘空壳村’了。”李永升笑着感慨道。2014年,章峰村人均年收入为8800多元,较之2002年番了约6倍。

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李永升表示,希望能获得一些农业项目支持,将村里老旧的茶园进行改造,尝试建设无公害茶园。同时,积极争取将通村的公路再度进行拓宽,以满足村民现在的生产生活需要。此外,推动在建的66户“造福工程”搬迁,让部分自然村村民早日住进新房。(记者苏晶晶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9-01永春推出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2015-08-27南安英都乡村医生陈谨棋:42年守护村民健康
  • 2015-08-26教师争考警察,切中乡村社会痛点
  • 2015-08-25福安:扮靓魅力乡村充实旅游内涵
  • 2015-08-25拿口镇:百米文化长廊为美丽乡村添彩
  • 2015-08-242013年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投资计划省级配套补助资金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