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蜂王”张为露:把笼蜂卖到全中国
2015-09-11 11:31:23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张为露和他的蜜蜂。

天鹰谷双色王。

初秋时节,从屏南县城驱车沿屏宁公路走了10公里,拐弯上一条碎石路,一路颠簸了3公里。司机突然指着前方说:“那就是‘蜂王’张为露的天鹰谷中蜂笼蜂基地了。”放眼望去,在群山环抱的小村中,在树木繁茂的山坡上,分布着形色各异的笼蜂箱。两三个人忙进忙出,张为露就在其中。

“我从小就与蜜蜂结缘,4岁就一路追着抓蜜蜂,被蜜蜂蛰了,脸肿起来,整个人躺在地上,大人们都吓坏了,可一会儿我就自己爬了起来。四年级,家门前那棵高高的椤木石楠上挂着一个蜂窝,我就爬上去收捕。养着养着就上瘾了,连上大学都带着养呢!”张为露摸摸脑袋笑着说。

现年34岁的张为露是屏南县代溪镇周厝村茗溪自然村人。因从小喜欢“玩”蜂,这个好不容易从山沟沟走出的大学生,又毅然决然地返乡养蜂,把自小喜欢玩的蜜蜂当成事业来做,把笼蜂卖到全中国。然而,养蜂的道路却波澜起伏。

带着蜜蜂上大学

“茗溪村自然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合养蜂。”指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青翠丛林,张为露颇为自豪:“这里是面积近2万亩的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旁边还有万亩常青的生态林,柃木蜜源很多。时不时会看到一些野蜜蜂飞进民居,在屋檐下忙碌地做窝、栖息、繁衍,它不怕人,也不蜇人,真奇妙啊!”

因为喜欢蜜蜂,张为露所有报考志愿都填生物系。2003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带着一窝蜜蜂迈进宁德师院的大门,在大学仓库里养着。大学里养蜜蜂这新鲜事,吸引着同学们好奇的目光,而他边养着蜜蜂,边与教授探讨,还在当地刊物上发表几个关于蜜蜂的“豆腐块”,玩得不亦乐乎。“当时养蜜蜂纯属是兴趣,没挣到什么钱。”只要提到蜜蜂,张为露的脸上就泛出一种莫名的幸福。

机会,总是给善于捕捉的人。大二下学期,张为露瞄准电脑租赁市场。“整个宿舍只有舍友吴成鑫有一台电脑,他整天打游戏,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别人的休息,还不如用电脑挣钱。”他把这想法跟舍友说了,两人一拍即合,就购买了零件,组装了三台电脑,从事电脑、相机租赁和打印业务,走上了创业之路。“当时挣钱了,家里不用寄生活费,最多时有19台电脑。”张为露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张为露和他的中蜂笼蜂基地。

天鹰谷中蜂王。

是留在公司打工,还是自主创业?2006年,在一家澳门公司实习了半年后,张为露却陷入两难境地,“这家公司虽大,却学不到什么。”思考再三,他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

说干就干,他一股脑儿把钱全取出,还借了4000元,开了一家电脑商行,一口气把60台电脑全换成新的。“电脑租赁加上店铺收益,每月有1万元收入,这是我挖到的人生第一桶金。”张为露笑容满面地说。

可惜好景不长。“这个行业有个致命弱点,就是准入门槛低,跟进者多,利润下降快,电脑贬值也快。”于是他就抽身“改行”做鼠标加工。“由于对市场和劳力估计不足,加上对自身优势的盲目乐观,亏损了3万元。”他痛惜地说。

创业路上再遇“滑铁卢”。2009年,他返回屏南,一边与人合伙养泥鳅、黄鳝,一边干着老本行养蜜蜂。“由于经验不足,加之合伙人意见不一,创业失败了,20万元全打了水漂。”张为露感叹道。

创业路一波三折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水产养殖虽失败了,但在养蜂实践中,他却摸透了笼蜂市场的“脾气”。

“当时笼蜂市场在国内是空白的。”接连创业失败后,张为露敏锐地察觉到笼蜂的市场需求旺盛,于是把目光转向了笼蜂产业。“有人想养蜜蜂,却找不到货源。蜜蜂是活物,还会蜇人,不好包装,既没有合适的打包技术,又没有成熟的邮寄技术。笼蜂快递要好几天,除了要面对各种邮寄环境和旅途颠簸考验外,因饵料不足而导致成活率低,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饵料难题,该如何突破呢?“液态的饵料没法打包,固态的饵料蜜蜂又没法吃着就会饿死。”结合专业知识和蜜蜂习性,他设计出多组对照实验,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制成了一种胶体状饵料。“这种饵料,蜜蜂能吃到,又不会流出来。笼蜂运输过程中的饵料问题就解决了。”张为露自豪地说。

2010年,张为露的第一件笼蜂成功发往湖南长沙,作为淘宝网第一个用快递发送中蜂笼蜂成功的事例,他清楚记得买家给予的评价——虽然不是非常理想,但是作为全网第一个成功邮寄笼蜂的实例,这种“吃螃蟹”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当时很振奋,自己含辛茹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感动地说。

2011年,张为露返回老家茗溪村,立即行动起来,没有资金,他多方筹措了16万元;没有蜂源,他从外地买了一百窝,还成立屏南县乙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切似乎都那么顺风顺水。

然而,创业路上三起三落。“首先是产能不足,存货只有200件,客户常常无货可提;其次是邮递问题,由于缺乏经验,笼蜂没能通过机场备案,安检不通过,蜜蜂不让走。”他也因此差点被机场派出所拘留。无奈之下,只好临时由空运改成陆运,结果损失惨重。“陆运时间长,因邮寄疏忽而导致退货量达一百多件,损失2万多元,还倒贴了2万元运费,网上销售声誉又受到冲击。”张为露痛惜地摇着头。

这该如何解决呢?公司与屏南邮政签定物流协议,通过正常渠道备案,总算解决了航空运输难题。可麻烦事又接踵而来:2013年,受禽流感疫情影响,机场对活物运输禁行;紧接着,第二年下半年,福州机场安检又不让笼蜂走,又不得不改走陆路。

“这次走邮政陆路,造成笼蜂死亡率高、报废件多,直接损失约2万元,造成客户流失的损失更是无法估计。”对此,张为露显得很无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今年5月,经多方奔走、多方协调,终于开通了“绿色通道”,笼蜂在邮政航空畅行无阻,彻底解决了物流不畅难题,笼蜂网上销售如日中天。“除了港澳台地区外,笼蜂销售到全国各地,总量达5000多笼,稳居全国第一。总算拨开云雾见天日,这一路走来真是历经磨难啊!”张为露感叹道。

政府帮扶载一程

历经挫折之后,张为露收获了累累硕果,他掰着手指数着说:成功开发出适合快递网络运输的笼蜂,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成功培育出了种性优良的天鹰谷系列中蜂蜂种;成功研发出智能养蜂设备、带冲洗装置的巢门档、多功能巢门档,并获得国家专利,还有几个专利在审查;拥有6个种蜂繁育基地,2000多箱蜜蜂,2个专业实验室,签约合作养殖户87户,总产值1000万元;与宁德师院合作,成立教研实践基地,进行产学研深度结合,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发展驱动力。

“好在有政府帮扶‘上马’,不然我也扛不到今天。”他指着摆放在桌上的一沓文件——国家颁布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见》、宁德市《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屏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动情地说。

“企业要发展,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却面临着土地、资金等难题,单靠企业和个人力量,难以解决。”张为露面露难色。

但事情很快有了转机。2014年,屏南县实施县党政领导挂钩联系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制度,张为露由县长吴允明挂钩联系。县里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张为露又掰起手指数了起来:智能养蜂设备列入招商项目,给我5万元的项目补助、奖励每年6000元的生活补贴;项目被科技局列入“星火计划”,政府除了给予20万元低息创业贷款外,还将以优惠价提供10亩办厂用地。“有政府帮扶,有领导关爱,创业的信心就更大了。”张为露振奋地说。

行走在创业路上,张为露一刻也没闲着。“智能养蜂设备已委托宁德师院在做,办厂和生产设备的资金也将通过股权转让和众筹获得。”未来发展蓝图,“钱途”一片光明,张为露显得信心十足:“是兴趣支撑着我在养蜂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更是政府的扶持让我走得更远,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张尚瑶彭惠娟 周茂源 文/图)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9-11我国开展景区环境卫生整治乡村旅游点为重点
  • 2015-09-11尤权与全省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座谈 向全省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 2015-09-09我省“组合拳”推进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 2015-09-09李克强会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
  • 2015-09-07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2015-09-07留住老师,办好乡村教育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