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山涧,连接芹源和北洋两村的荣公桥凝聚着张纪祥的心血。 一名乡贤的热心肠:把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 据介绍,芹源村现有常住居民7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大半。张纪祥一心想着村里的发展,时时刻刻把乡亲们的冷暖记在心头,他在县城有房子,却常年住在村里,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能随时找到他。 村里的“五保户”倪寿春现年65岁,整天一个人窝在家中,张纪祥就经常和他聊天;见他上山,也总叮嘱他小心,不要伤了自己;有了一点头疼脑热,就带着他一起去看病;遇到大风大雨,总是再三要求他搬到村委楼避难。没钱了,他也总是五十一百地往外掏。对此,倪寿春心怀感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人。” 长年随儿子在外打工的80多岁的张成枝老人,妻子常生病,老俩口回到家乡后便成了张纪祥的牵挂。只要家里有事,一声招呼,张纪祥就放下自己手中的活,赶去帮助老俩口。说到这些,老人的侄儿张纪正非常感激:“我们永远记得纪祥的这份情。” 在张建华的记忆里,有一次,“五保户”张大爷去世没人送终,父亲掏了3000块钱为他办了丧事。这让母亲发了很久的牢骚:“自己家也不富裕,就知道把钱往外贴。”父亲却说,死者为大,得让他走好,钱没了再赚就是。 不仅仅只是这些,村里凡是上了年纪、家庭困难的老人,张纪祥都一一记在心里,逢年过节,总要给他们塞上一百、两百甚至五百元钱,让他们过一个好年好节。 张纪祥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同样,他也把乡亲们当成亲人。 村民张传国的儿子患病,张纪祥两次带着他到上海、深圳等地就医;村民张钢钟三岁的小孙子眼睛得了癌病,张纪祥四处奔波,为他筹集十多万元治病。只要村民家有事,张纪祥总是抢在前头。 就在出事的前两天,张纪祥还在为村民张圣发的女儿张纪兰办理低保而四处奔波。 村民张树贵对人民网记者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就在纪祥牺牲前的那个下午,他到张纪扣家里劝他转移到村委楼,他还笑着对纪扣说,我们一起去村委楼,晚上我陪你,你讲故事给我听,要不,我讲故事给你听。” 记者在周宁电视台最近的一则新闻报道中看到,得知张纪祥因为他而牺牲的消息,张纪扣老人悲伤痛哭,用颤抖的声音反复念叨着:好人啊,他走不如我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