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措施落实面临考验 记者在多处发现,如今散落在农田、地头、河流、池塘边等处的农资废弃物,构成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污染源,分布具有广泛性和随意性,属于典型的农业面源污染。 今年春耕期间,环保部起草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责任划分、惩罚措施、回收体系建设等都有明确表述。例如提出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坚持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回收、谁使用谁交回的原则;农药生产企业(含农药进口企业)负责其农药产品的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农药经销者负责所销售农药的包装废弃物的收集与暂存;农药使用者应当及时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交回经销者,不得随意丢弃。 不过,这些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落实,很多干部群众仍存疑虑。记者此前采访也发现,在一些“美丽乡村”、城乡卫生统筹建设的试点村庄,对农资废弃物回收早已做过探索,但遇到了很多难题。这些试点村想了很多办法,还是很难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回收。在一些试点村,迫于上级考核压力,最后甚至沦为“村干部上门收垃圾,下田捡垃圾”,导致村干部怨声载道。 湖南省农业部门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年前,农村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供销社系统承担了再生资源回收的职能,农民也愿意把农药瓶等积攒起来,去换一些零花钱。但是,一方面,这一回收体系多年前就停止运行,如今要重建起来,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不少农民不愿意为了一点小钱,去捡拾积攒农药瓶等,以何种方式激励、督促他们参与回收,需要有关部门好好调研。(半月谈记者周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