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已经成为历史了 “‘老书记’,可把您盼回来了!”看到李克强踩着泥泞走进田间,许昌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运来激动地跑上前来,握住总理的手说。 1998年,李克强调任河南,7年间历任省长、省委书记,改变了河南此前“就农业论农业”的思路。他力推以工业的模式发展农业,找到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17年后,当李克强总理重访故地时,这片农耕文明历史最为悠久的土地上,已经到处都是现代的农业机械。 专业农机手刘学建向总理展示了他新买的“自走式玉米机”:在千亩方开阔的场地内走一道,不仅收棒子、剥皮、取粒一次完成,还能现场秸秆还田。 “可得劲了!”刘学建骄傲地说。现场的人都笑了。 李克强登上收割机,和他并肩坐在一起,询问农机购买费用是多少、柴油价格下跌对经营有多大影响。 “像你这样帮农民收割,一亩地一年多少钱?”总理问。 刘学建说:“一亩地80块,带拉走是100块。” “这价格比前几年高了啊!”李克强立即问。 刘学建解释说:“因为带送货嘛。100块钱,一亩地收获、还田,还包运送回家。” 他告诉总理,现在的示范方内的土地不仅由合作社“统一供种”,还实现了“统一犁耙、统一机播、统一机收、统一秸秆还田”,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画面,早已经成为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