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头条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农业部:改革创新始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利器和制胜法宝
2015-10-19 10:29:51 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四场报告近日在京举行,据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透露,我国粮食总产连续跨越11000亿斤和12000亿斤两个关口,2014年达到12142亿斤,今年预计超过12000亿斤,将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

韩长赋表示,自“十二五”以来,我们始终把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农产品供给水平显著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连续登上两个千亿斤新台阶。2011年以来粮食总产连续跨越11000亿斤和12000亿斤两个关口,这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2014年达到12142亿斤,今年预计超过12000亿斤,将连续5年超过11000亿斤,连续3年超过12000亿斤,表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由“十一五”期间的10000亿斤跨上并站稳11000亿斤的新台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十一年增产,既增强了我们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产出世界25%的粮食,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并且实现由粮食援助接受国向粮食援助捐赠国的转变,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世人称叹的重大贡献。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基础上,“菜篮子”产品也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2014年,我国产出616万吨棉花、3517万吨油料、1332万吨食糖、7.6亿吨蔬菜、1.5亿吨水果、8707万吨肉类、2894万吨禽蛋、3725万吨牛奶和6450万吨水产品,肉类、禽蛋、蔬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肉类130斤、蔬菜1100斤、禽蛋40斤、水产品94斤,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些农产品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国”。

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消费水平也高了。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92元,比2010年增加近4000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10.1%,目前增幅已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速,连续十一年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五年缩小,由2009年的3.33∶1下降到2014年的2.92∶1。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万元大关,增速将继续保持两个高于的态势。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4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近7000元,比2010年增长近3000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10年的41.1%下降到2013年的37.7%,食品消费支出比重明显降低,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农民住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消费层次明显升级,亿万农民更多同步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农村扶贫事业加快发展。全国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2亿人减少到2014年的7000多万人,5000多万人摘掉了“穷帽子”,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中国反贫困成就已成为世界的典范。

此外,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时期。一大批高产高效示范区的创建,促进了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了由单一技术突破向多技术、多因素集成创新推广的转变。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4年涉农电商企业已经达到3.1万家,在线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三是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稳定在96%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已全部实现了更新换代。超级稻、大恒肉鸡、中国对虾“黄海系列”等一批优质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加快转化运用。四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转入到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插秧割麦腰累弯”正在成为历史。201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75%。五是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我国已经从卖原字号农产品进入到了卖制成品的新阶段。2014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8亿千瓦,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75%。五是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我国已经从卖原字号农产品进入到了卖制成品的新阶段。201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过23万亿元,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2∶1。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推动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承包地,让承包地经营权真正活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超过4亿亩,比2010年增加了2亿多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集体经营共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涌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开始返乡从事农业创业。这些新农民带来了互联网思维,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淘宝等电商平台,创新性地销售各类特色农产品,并将各种文化创意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正在给古老的农业产业注入崭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践证明,改革创新始终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利器和制胜法宝。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10-17连城县培田村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 2015-10-16武夷山市下梅村 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 2015-10-16新罗借影视效应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 2015-10-16聚焦美丽乡村 新罗借影视效应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 2015-10-16柘荣县黄柏乡挖掘“五种文化” 开辟乡村旅游新路子
  • 2015-10-16武夷山市下梅村 获评中国最美休闲乡村